遲徊的意思、遲徊的詳細解釋
遲徊的解釋
亦作“ 遲佪 ”。同“ 遲回 ”。 清 劉大櫆 《吳君墓志銘》:“居恒言貌循循,至其臨禍福利害,則一斷以義命,而無纖芥遲徊眷顧之私。”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餘尚遲徊,尚書謂:‘彼等亦君之子民耳,不如給之。’” 唐 宋儋 《報友書》:“遲佪循軀,偭俛未已。” 宋 林逋 《寄上金陵馬右丞》詩:“盡道 次公 當入相,江湖那肯久遲徊。”
詞語分解
- 遲的解釋 遲 (遲) í 慢,緩:遲緩。遲笨。遲鈍。遲疑。遲重(恘 )。遲滞。 晚:遲到。遲暮,遲早。推遲。延遲。 姓。 早速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徊的解釋 徊 á 〔徘( 俰 )徊〕見“徘”。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遲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í huái,其含義與“遲回”相同,表示猶豫不決、徘徊不定 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
指在行動或決策時表現出遲疑、反複思量的狀态,帶有“徘徊不前”的意象。例如:“無纖芥遲徊眷顧之私”(清代劉大櫆文)。
- 詞源:“遲”意為緩慢、拖延,“徊”即徘徊,合指因猶豫而行動遲緩。
-
常見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如古詩詞、文言文,現代口語較少使用。
出處與用法
-
古籍例證
- 清代劉大櫆《吳君墓志銘》中強調決斷時“無纖芥遲徊眷顧之私”,反襯出果斷與猶豫的對比。
- 宋代林逋《寄上金陵馬右丞》詩中的“江湖那肯久遲徊”,以自然景象隱喻人生選擇的徘徊。
-
近現代擴展
該詞可引申為對複雜問題或情感矛盾時的心理狀态,例如:“餘尚遲徊,尚書謂:‘不如給之’”(陳夔龍《夢蕉亭雜記》)。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猶豫、躊躇、彷徨、遊移
- 反義詞:果斷、堅決、決絕、毅然
“遲徊”是一個偏文雅的詞彙,多用于描述人在面臨抉擇或困境時的心理活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相關成語(如“徘徊歧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徊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遲遲徘徊,猶豫不決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遲的部首是辶,總共有10個筆畫
- 徊的部首是彳,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遲徊是由兩個獨立的字組合而成。遲的本義是指事情發生的時間晚于預期,徊的本義是指來回走動。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行動遲緩,猶豫不決的情況。
繁體:
遲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遲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徊的字形稍有差異。徊的古代寫法中,彳部在上方有一點,表示人在行走中的徘徊動作。
例句:
他遲徊在街上,無法決定該走哪條路。
組詞:
遲徊可以和其他字組合成多個詞語,如遲徊不決、遲徊猶豫、遲徊不前等。
近義詞:
猶豫、徘徊、遲疑
反義詞:
果斷、迅速、堅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