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周秉鈞 易解:“庶,衆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 明 置庶吉士,取義于此。 清 因以“庶常”為庶吉士的代稱。《清史稿·選舉志三》:“庶吉士之選無定額……五年,詔内閣會議簡選庶常之法。”參見“ 庶吉士 ”。
“庶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
基本含義(源自)
由“庶”(普通、一般)和“常”(持續、不變)組合而成,表示平凡、普通的事物或狀态,與“特殊、異常”相對。例如:“生活中庶常之事,往往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曆史官職代稱(源自)
在明清時期,“庶常”特指庶吉士,是翰林院内的短期官職。該詞源自《尚書·立政》中“庶常吉士”,意為衆多賢能之士。清代通過科舉選拔優秀進士進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三年後考核優異者可授實職。例如《清史稿》記載:“诏内閣會議簡選庶常之法。”
補充說明:
《庶常》是一個詞語,指的是普通、常見的事物或行為。
《庶常》的拆分部首是“廣”和“心”,拼音為“gǔ”和“xīn”,總共有10個筆畫。
《庶常》一詞來源于《莊子·養生主》:“且自顧至庶乎常之,且自恃至庶乎信之。”其中的“庶常”指的是普通的事物和信守的準則。
《庶常》的繁體字為「庶常」,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有多種寫法。《庶常》可以寫作「庶恒」、「庶常規」等,都指代普遍和常見的事物或準則。
1. 在生活中,遵循一些庶常的道理可以使我們更加健康幸福。
2. 他從不追求奢華,一直過着庶常的生活。
庶事、庶準、庶務
常見、普通、普遍
特殊、罕見、非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