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周秉鈞 易解:“庶,衆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 明 置庶吉士,取義于此。 清 因以“庶常”為庶吉士的代稱。《清史稿·選舉志三》:“庶吉士之選無定額……五年,詔内閣會議簡選庶常之法。”參見“ 庶吉士 ”。
庶常是明清時期對翰林院庶吉士的别稱,特指通過科舉選拔進入翰林院見習的精英人才。該詞源于《尚書·周書》"庶常吉士",本義為"衆多賢能之士",後成為庶吉士的專稱。其具體釋義如下:
"庶常"最早見于《尚書·周書·立政》篇:"庶常吉士,司徒、司馬、司空……"(衆多賢能的官員,如司徒、司馬、司空等),指代德才兼備的官員群體。明清時期借指翰林院庶吉士,即進士中選拔的儲備人才。
來源:《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
選拔機制
新科進士需通過"朝考"(殿試後的加試),優者授庶吉士銜,入翰林院庶常館進修,稱"點翰林"。
來源:《明史·選舉志》《清史稿·職官志》。
培養目标
庶吉士在館學習三年,由資深翰林教習經史、公文寫作,期滿考核後授實職(如編修、禦史等),優異者可入内閣,故有"儲相"之稱。
來源:《翰林記》(明·黃佐)。
庶吉士作為科舉頂級人才,代表士人階層最高榮譽。清代學者趙翼稱:"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閣"(《陔餘叢考》),凸顯庶常的政治與文化權威性。
來源:《陔餘叢考》(清·趙翼)。
《紅樓夢》第二回借賈雨村之口提及"庶常吉士",反映其社會認知度:"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為巡鹽禦史,到任未久。原來這林如海之祖也曾襲過列侯的……隻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隻有一個三歲之子,又于去歲亡了,雖有幾房姬妾,奈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隻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見他生得聰明俊秀,也欲使他識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聊解膝下荒涼之歎。且這賈氏夫人未出閣時,亦是金陵名宦之女……那日偶又遊至維揚地方,聞得今年鹽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為巡鹽禦史,到任未久。原來這林如海之祖也曾襲過列侯的……隻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隻有一個三歲之子,又于去歲亡了,雖有幾房姬妾,奈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隻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見他生得聰明俊秀,也欲使他識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聊解膝下荒涼之歎。且這賈氏夫人未出閣時,亦是金陵名宦之女……"
來源:《紅樓夢》(清·曹雪芹)。
當代語境中,"庶常"偶用于比喻某領域後備精英,但主要作為曆史術語保留于文獻研究。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庶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
基本含義(源自)
由“庶”(普通、一般)和“常”(持續、不變)組合而成,表示平凡、普通的事物或狀态,與“特殊、異常”相對。例如:“生活中庶常之事,往往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曆史官職代稱(源自)
在明清時期,“庶常”特指庶吉士,是翰林院内的短期官職。該詞源自《尚書·立政》中“庶常吉士”,意為衆多賢能之士。清代通過科舉選拔優秀進士進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三年後考核優異者可授實職。例如《清史稿》記載:“诏内閣會議簡選庶常之法。”
補充說明:
敗國喪家百醆備馬泊位常格長夜台純實村學究彈盤丹弦大晟府點文鳳琶告成歌聲功德田公開審判工業基地鈎沉挂拉官斷過駁果蔗後鞭或者江盜桀骜不遜荊布峻整寬通獵捕軨獵車綸冊陸王履潔盲詞綿延墓窟努眼前兒青蔥清神其餘殺字蛥蚗繩督時反霜點司武私語宿責蘇州市湯玉痛深惡絕同寅圖堡王庾慰綏文缋枭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