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柔美妩媚。 唐 韓偓 《意緒》詩:“嬌嬈意态不勝羞,願倚郎肩永相著。”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 蔡襄 (書法)如少年女子,體态嬌嬈,行步緩慢,多飾繁華。” 朱自清 《溫州的蹤迹》:“花正盛開,紅豔欲流;黃色的雄蕊曆曆的,閃閃的。襯托在叢綠之間,格外覺得嬌娆了。”
(2).美人名。 唐 杜甫 《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詩:“細馬時鳴金騕褭,佳人屢出 董嬌嬈 。”一本作“ 嬌饒 ”。 唐 李賀 《惱公》詩:“ 宋玉 愁空斷, 嬌嬈 粉自紅。”
(3).指美人。 唐 李商隱 《碧瓦》詩:“他時未知意,重疊贈嬌饒。”一本作“ 嬌嬈 ”。 明 沉鲸 《雙珠記·助惡謀奸》:“一自遇嬌嬈,相思日夜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難》:“那一隊嬌嬈,十車細軟,便是俺的薄薄宦囊。”參見“嬌饒”。
“嬌娆”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jiāo ráo,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柔美、妩媚之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詩文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的詩詞引文。
嬌娆(jiāo ráo)是個漢語詞彙,指女子的姿态婉轉柔美、嬌柔可人。它由“嬌”和“娆”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嬌:娣部(女子偏旁),五畫。
娆:女部(女子偏旁),九畫。
來源:
嬌娆一詞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例如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遠樹負霜光》中有“娉婷袅娜篩簟涼”的描寫,形容女子嬌媚的美态。在古代文化中,嬌娆一詞經常用來形容女子在儀态、言談舉止上的溫婉柔美。
繁體:
嬌嬈(jiāo ráo)是嬌娆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有時将嬌寫為“嬌”,将娆寫為“嬈”,并在部首上加上更多的筆畫,形态更加複雜。這種寫法反映了文字在演變發展過程中的變化。
例句:
1. 她的儀态嬌娆,言談舉止得體,深受大家的喜愛。
2. 音樂響起,舞台上一位身穿紅衣的舞者嬌娆地起舞。
組詞:
1. 嬌羞(jiāo xiū):形容女子因羞怯而顯得嬌媚可愛。
2. 姗娆(shān ráo):形容女子的婉約柔美姿态。
近義詞:
1. 妩媚(wǔ mèi):形容女子嬌媚、媚态十足。
2. 嬉皮(xī pí):形容女子俏皮、活潑、靈巧。
反義詞:
1. 剛強(gāng qiáng):形容個性堅強、不嬌柔。
2. 豪放(háo fàng):形容個性開朗、不拘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