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朗”。亦作“踈朗”。1.開闊清亮。多形容眉目清秀。《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琰 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鬚長四尺,甚有威望。”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邈哉 崔生 ,體正心直。天骨踈朗,牆宇高嶷。忠存軌迹,義形風色。”《晉書·王敦傳》:“ 敦 眉目疏朗,性簡脫,有鑒裁。”《舊唐書·良吏傳下·張知謇》:“儀質瓌偉,眉目疏朗,曉于玄理,清介自守。” 清 龔自珍 《題鹭津上人書冊》詩:“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許縹緲而娉姈。”
(2).俊爽;爽朗。《晉書·桓玄傳》:“及長,形貌瓌奇,風神疏朗,博綜藝術,善屬文。”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語遠……疎朗者語暢,沉着者語深。”
(3).指文氣豪放。 缪荃荪 《宋元詞四十家序》:“其論 南 宋 詞人, 姜 張 并舉……又論 長公 疏朗, 稼軒 沉雄。”
(4).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又有瑟瑟幕……輕明虛薄,無以為比,向空張之,則疎朗之紋,如碧絲之貫真珠,雖大雨暴降,不能溼溺,雲以鮫人瑞香膏傅之故也。”一本作“踈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五》:“有堂三楹橫其前,下臨絶壁。其堂窗櫺疎朗,如浮坐雲端,可稱幽爽。”
(5).淡雅清朗。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 鮑楷 ﹞畫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潤,得古人意。”
“疏朗”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應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如需更詳細例證或古文出處,可參考《三國志·魏志·崔琰傳》等典籍。
《疏朗》這個詞意指事物清晰明朗、通透明亮的樣子,形容氣氛明快或空間明朗。也可以形容心情暢快、頭腦清醒的狀态。
《疏朗》的拆分部首是“疒”和“日”,其中“疒”是部首,表示與病有關,而“日”則是“疒”的右邊部分,表示與太陽、光明有關。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得出《疏朗》的五筆輸入法編碼是EUMN,總共有7畫。
《疏朗》一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可能與《詩經·小雅·瞻卬》中的“瞻彼淇澳,溥天疏朗”句有關。繁體字形為「疏朗」。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疏」與現代寫法相似,而「朗」則不同。古時候「朗」的字形為「丆」加上「光」,即「丆光」,表示陽光明亮之意。
1.這個房間的窗戶開得很大,陽光照射進來,使得整個房間十分疏朗。
2.他在解釋問題時,用詞簡潔明了,讓大家很容易理解,他的思路很疏朗。
疏朗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部分,構成其他詞語,如:
街道疏朗、目光疏朗、心情疏朗。
近義詞包括明亮、清澈、透亮。
反義詞包括昏暗、模糊、陰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