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朗的意思、疏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朗的解釋

亦作“疎朗”。亦作“踈朗”。1.開闊清亮。多形容眉目清秀。《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琰 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鬚長四尺,甚有威望。”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邈哉 崔生 ,體正心直。天骨踈朗,牆宇高嶷。忠存軌迹,義形風色。”《晉書·王敦傳》:“ 敦 眉目疏朗,性簡脫,有鑒裁。”《舊唐書·良吏傳下·張知謇》:“儀質瓌偉,眉目疏朗,曉于玄理,清介自守。” 清 龔自珍 《題鹭津上人書冊》詩:“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許縹緲而娉姈。”

(2).俊爽;爽朗。《晉書·桓玄傳》:“及長,形貌瓌奇,風神疏朗,博綜藝術,善屬文。”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語遠……疎朗者語暢,沉着者語深。”

(3).指文氣豪放。 缪荃荪 《宋元詞四十家序》:“其論 南 宋 詞人, 姜 張 并舉……又論 長公 疏朗, 稼軒 沉雄。”

(4).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又有瑟瑟幕……輕明虛薄,無以為比,向空張之,則疎朗之紋,如碧絲之貫真珠,雖大雨暴降,不能溼溺,雲以鮫人瑞香膏傅之故也。”一本作“踈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五》:“有堂三楹橫其前,下臨絶壁。其堂窗櫺疎朗,如浮坐雲端,可稱幽爽。”

(5).淡雅清朗。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 鮑楷 ﹞畫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潤,得古人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朗”是現代漢語中兼具文學美感和實用性的形容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義項指空間分布稀疏均勻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稀疏而清晰”,常用于描述具有通透感的自然或人造景物,如“疏朗的星空”。《漢語大詞典》補充其包含“開闊明亮”的視覺特征,例證如“庭院布局疏朗,竹影錯落有緻”。

二、文學語境中的審美延伸 在古典文學批評領域,該詞被賦予藝術表現力的評價維度。《中國文學審美範疇論》指出,“疏朗”既形容文風簡潔明快(如陶淵明詩作的疏朗之氣),也指書畫作品中留白與着墨的平衡關系。

三、性格特質的形象化表述 《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收錄其用于描述人物氣質的用法,特指“豁達而不拘小節”的個性特征,如《世說新語》中“嵇康風儀疏朗,曠若雲松”的經典描寫。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張晶. 中國文學審美範疇十五講. 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

鄭懷德. 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 商務印書館,2003.

網絡擴展解釋

“疏朗”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應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開闊清亮
    多用于形容眉目、聲音或整體氣質,如“眉目疏朗”“聲姿高暢”。
  2. 豁達開朗
    指人的性格不拘小節、大氣灑脫,如“風神疏朗”“形貌瑰奇”。
  3. 明敞通透
    描述空間或物體的通透感,如“窗棂疏朗”“樹影疏朗”。
  4. 稀疏清晰
    強調布局或形态的稀疏而不雜亂,如“須眉疏朗”“枝葉疏朗”。

二、應用領域

  1. 藝術風格
    用于形容藝術作品(如繪畫、詩詞)的意境,表現為“雲淡風輕、清幽舒緩”,兼具明朗與疏放的特點。例如宋代詞人蘇轼的詞風被評價為“疏朗豪放”。
  2. 人物性格/外貌
    既可描述外貌的“眉目清秀”(如《三國志》中崔琰“眉目疏朗,須長四尺”),也可形容性格的豁達灑脫。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例證或古文出處,可參考《三國志·魏志·崔琰傳》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靶場百五日箯筍燈籠編削表緻碧簡冰燈冰鞋撥獺不失毫厘布衣蔬食藏龍卧虎池榭沖銷锉碓等級釣築東廁惡衣薄食鳳茸封塗蓋世太保該允膏唇岐舌皈投桓伊三弄回旌惛沮借券結言靜治既生霸機修朘削匮少琅湯老伯嘞嘞聊表寸心鸬鹚句當祿運妙翰霹靂憑按前科愆面情欵青雀缺分榮鏡儒經上繳上宙尚主沈歡實價壽國四垂通古博今洗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