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性的意思、寶性的詳細解釋
寶性的解釋
(1).保全天性。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遺世坐忘,以寶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2).佛教語。即如來藏。真金在糞穢中,其性不變;如來藏性在衆生煩惱中,不失真如清淨之性,故謂寶性。佛經《究竟一乘寶性論》(省稱《寶性論》)之名本此。《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寶性功德草,柔輭左右旋。”
詞語分解
- 寶的解釋 寶 (寳) ǎ 玉器,泛指珍貴的東西:寶貝。寶劍。寶物。寶藏(刵 )。國寶。財寶。珍寶。傳(俷 )家寶。如獲至寶。寶貴。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寶座。登大寶(皇帝登基)。 敬辭,用于稱别人的,寶地。寶
- 性的解釋 性 ì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性質。性格。性命(生命)。性能。個性。屬性。 性質,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現:典型性。開放性。指令性。 男女或雌雄的特質:性别。男性。女性。 有關生物生殖的:
網絡擴展解釋
“寶性”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傳統漢語釋義(源自道家思想)
指保全人的天然本性,強調不因外界幹擾而失去内在真性。
- 出處:最早見于三國嵇康《答難養生論》,文中提到“遺世坐忘,以寶性全真”,主張通過超脫世俗來守護天性。
- 核心:與道家“返璞歸真”思想相關,主張摒棄欲望以保持純真本性。
二、佛教術語釋義
指如來藏(衆生本具的佛性),比喻佛性如同真金埋于污穢卻不改本質。
- 佛經依據:出自《究竟一乘寶性論》,認為衆生雖陷煩惱,但内在清淨佛性始終不滅。
- 象征意義:用“真金在糞穢中,其性不變”比喻佛性永恒純淨,不受世俗污染。
三、使用場景差異
- 文學/哲學:多用于描述人的品格或道家修養,如“寶性全真”。
- 佛教經典:用于闡述佛性理論,如《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中的“寶性功德草”。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佛學讨論,通常指向如來藏;在傳統文學中則側重天性保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寶性一詞源自于漢字,指的是寶貴的本性或寶物的特性。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寶由玉部和寶字旁組成,性由心字旁組成。拆分筆畫的話,寶有兩筆,性有八筆。在繁體字中,寶性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寶字的古代寫法通常是"宀飽",而性字的古代寫法則是"⺗心"。這些古代寫法有一定的曆史意義,并被用于文化研究和書法創作中。
以下是關于寶性的例句:
1. 她擁有着一顆真誠善良的寶性。
2. 這個寶物不僅僅是外表,更是它獨特的寶性引人注目。
3. 孩子的寶性體現在他對他人的關心和幫助上。
根據寶性的意義,我們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寶貴:指的是寶物或品質非常寶貴。
2. 本性:指一個人的固有天性。
3. 特性:指事物或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特點。
寶性的近義詞可包括:寶貴、貴重、珍貴、珍愛等。
寶性的反義詞可以是:平庸、低賤、無價值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