褫革的意思、褫革的詳細解釋
褫革的解釋
[dismiss, remove sb. from a position] 除名革職
詳細解釋
謂剝奪冠服,革除功名。 清 周亮工 《祭毘陵吳俨若太翁文》:“賴先皇帝聖明,習臣素行,令回奏不加褫革。”《儒林外史》第九回:“但查本人係廪生挨貢,不便追比,合詳請褫革,以便嚴比。”參見“ 褫衿 ”。
詞語分解
- 褫的解釋 褫 ǐ 剝奪:褫奪(依法剝奪)。褫革(革除,剝奪)。褫職(革職)。褫魄(使人失魂落魄)。 脫去,解下:解佩而褫紳。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革的解釋 革 é 去了毛經過加工的獸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改變: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變命運;b.現指改變社會制度、建立新社會的群衆運動;c.亦指改造舊技術、舊思想的運動)。改革。變革。 取消,除掉
網絡擴展解釋
“褫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ǐ gé,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對官員或士人的嚴厲處罰。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褫革”指通過剝奪官職、功名或身份以示懲罰的行為,常見于古代社會對官員、士人(如生員)的懲處。其中:
- “褫” 是動詞,意為“剝奪”;
- “革” 是名詞,指官職、功名或身份。
2.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 古代刑罰:褫革最初屬于刑法範疇,針對官員或士人犯罪時,需先剝奪其象征身份的冠服和功名,再施以刑罰(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詳請褫革,以便嚴比”)。
- 文學描述:在古典文學中,該詞多用于表現人物因過錯導緻地位喪失,例如《聊齋志異》中“生既褫革,屢受梏慘”的描寫。
3.具體操作與延伸含義
- 剝奪流程:舊時生員若犯罪,官府需先通過學官褫奪其衣冠、革除功名,方可進行拷問或判刑。
- 權力象征:除官職外,也可指其他權力或榮譽的剝奪,如“褫職”“褫奪”等衍生詞彙。
4.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如今“褫革”一詞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用于還原古代社會制度或人物命運變遷的背景。
“褫革”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權力和秩序的維護,強調通過剝奪身份實施懲罰。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褫革》這個詞指的是剝奪或取消某人的官職、頭銜或特權。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為“衣”字旁,表示與衣物相關,第二個部首為“革”字,表示剝奪或改變。它的拆分筆畫為12畫。
《褫革》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用于指明對某人的處分。在古代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褫剝」,也有使用「剝奪」的寫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并未改變。
例句:法律法規規定,對犯有嚴重錯誤或違法行為的官員,應當褫革其職務。
組詞:褫職、褫奪、褫黜
近義詞:剝奪、剝奪權力、罷免
反義詞:晉升、晉級、提拔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