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傷悲悼。《南齊書·沉沖傳》:“ 沖 喪柩至止,惻愴良深。以其昔在南蕃,特兼憫悼。” 唐 元稹 《贈楚繼吾等制》:“其帥 旻 具上其功伐,請議褒崇,言念雲亡,尤用憫悼。”《舊唐書·李嗣業傳》:“壯節可嘉,将謀於百勝;忠誠未遂,空恨於九原。言念其功,良深憫悼。”
“憫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析:
“憫悼”讀作mǐn dào(注音符號:ㄇㄧㄣˇ ㄉㄠˋ),意為哀傷悲悼,常用于表達對逝者或不幸事件的同情與悲痛。該詞由“憫”(同情、憐憫)和“悼”(哀悼、悲傷)組成,兩者結合更強調情感的雙重性。
《南齊書·沉沖傳》:
“沖喪柩至止,惻愴良深。以其昔在南蕃,特兼憫悼。”
釋義:沉沖的靈柩到來,令人深感悲痛。因他曾為邊疆效力,更添哀悼之情。
唐代元稹《贈楚繼吾等制》:
“其帥旻具上其功伐,請議褒崇,言念雲亡,尤用憫悼。”
釋義:主帥旻上報其功績,請求表彰,但因其去世,隻能用憫悼表達哀思。
《舊唐書·李嗣業傳》:
“壯節可嘉,将謀於百勝;忠誠未遂,空恨於九原。言念其功,良深憫悼。”
釋義:贊其忠勇功績,卻因未竟事業而深感痛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南齊書》《舊唐書》等文獻。
憫悼(mǐn dà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憫”和“悼”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憫(mǐn):憫字的部首是心,共有10畫。
悼(dào):悼字的部首是心,共有11畫。
憫悼這個詞經常出現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意思是對人或事感到悲傷和惋惜,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它可以指對某個人的死亡感到悲痛,也可以表達對某個事物(如國家的衰敗、人民的苦難等)的悲哀。
在繁體字中,憫悼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憫」和「悼」這兩個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憫和悼也有不同的變體。憫的古代寫法為「憫」,多用于古代文獻和節日活動中。悼的古代寫法為「憔」,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惋惜之情。
以下是一些關于憫悼的例句:
1. 他的離世令人憫悼,無數人前來送别。
2. 國家的淪亡令人憫悼,人們陷入了深深的傷痛之中。
3. 我對逝去的老師深深地憫悼,他将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一些與憫悼相關的組詞有悲憫、哀悼、懷悼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思和深深的悲傷之情。
與憫悼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悲痛、悲哀、痛心等。這些詞語都能夠形容人對某種悲傷的情感的感受。
與憫悼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歡樂、慶祝等,這些詞語表示對某種令人高興的事情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