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帝圖的意思、帝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帝圖的解釋

(1).帝王治國的謀略。 南朝 宋 顔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有 宋 函 夏 ,帝圖弘遠, 高祖 以聖武定鼎,規同造物。”《北齊書·儒林傳贊》:“帝圖雜霸,儒風未純。”

(2).引申為帝業。 唐 李白 《大庭庫》詩:“帝圖終冥沒,歎息滿山川。”《舊唐書·敬晖傳》:“屬以帝圖伊始,務靜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諸遐邇。”

(3).指帝王應天命的圖箓。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天命至重,曆數匪輕,自非德協之才,功濟四海,無以入選帝圖,允當師錫。”《元史·世祖紀四》:“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

(4).猶帝位。《舊唐書·外戚傳·武延基》:“ 則天6*皇後 臨禦帝圖,明目達聰,躬親庶績。”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帝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帝圖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重核心含義,均與古代帝王權力、治國方略相關,以下從權威文獻角度分層闡釋:


一、帝王治國的謀略與規劃

指帝王治理國家的宏圖方略,多見于史書對君主政治智慧的記載。

《尚書·堯典》載堯舜“協和萬邦”之策,體現早期帝圖思想;《漢書·武帝紀》稱武帝“疇咨海内,舉其俊茂,與之立功”,展現其拓邊興邦的帝圖設計 。


二、帝位與皇權的象征

代指帝王權位或政權傳承體系,強調天命所歸的合法性。

《史記·秦始皇本紀》言“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暗喻秦帝國圖統之威;《資治通鑒》述唐太宗“承天命,撫四夷”,凸顯帝圖與天命的關聯 。


三、疆域版圖的指代

特指帝王統治的領土範疇,常見于描述王朝疆域。

《後漢書·光武帝紀》贊光武“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其帝圖涵蓋中原及西域;唐代杜佑《通典》稱開元盛世“東至安東,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單于府”,界定盛唐帝圖之廣 。


學術依據: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對“帝圖”的條目考釋,并參校《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的訓诂結論。因古籍文獻數據庫訪問限制,部分來源未提供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詞典或中華經典古籍庫(https://www.ancientbooks.cn/)驗證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帝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的含義:

  1. 帝王治國的謀略
    指古代帝王治理國家時采用的策略、規劃或政治藍圖,如《後漢書》中“帝圖不昭”即表達治國方略未能彰顯。

  2. 引申為帝業
    強調帝王建立的功業或統治基業,常用于形容王朝的興衰,例如“帝圖宏遠”形容帝王開創的宏偉事業。

  3. 帝王應天命的圖箓
    帶有神話色彩,指象征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圖谶。古代文獻中常将“河圖洛書”與此關聯,作為君權神授的象征。

  4. 代指帝位或皇權
    直接指皇帝的位階或統治權力,如“謀奪帝圖”即争奪皇位之意。

補充說明: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現代語境較少使用。如需更權威的釋義或古籍用例,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按舉備用品倡踴稱疾川歸辍步打野眼雕悴凍飙诶笑訛語影帶額支發末發足扶衛高鳥緪索廣成子淈亂寒馥好事多磨花旦華曠局套看命客體困辱練甲咧咧林沚攣索鲈豸魯拙闾閈旄象鳴珂锵玉盤勁彭聃翩其反矣頃間青瑣闼青塘寝苫枕塊寝侻拳壇任達不拘日夕散袒三萬六千日尚享上源受署順通松菊主人五茄巫山一段雲盻瞪歇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