褫革的意思、褫革的详细解释
褫革的解释
[dismiss, remove sb. from a position] 除名革职
详细解释
谓剥夺冠服,革除功名。 清 周亮工 《祭毘陵吴俨若太翁文》:“赖先皇帝圣明,习臣素行,令回奏不加褫革。”《儒林外史》第九回:“但查本人係廪生挨贡,不便追比,合详请褫革,以便严比。”参见“ 褫衿 ”。
词语分解
- 褫的解释 褫 ǐ 剥夺:褫夺(依法剥夺)。褫革(革除,剥夺)。褫职(革职)。褫魄(使人失魂落魄)。 脱去,解下:解佩而褫绅。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 革的解释 革 é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取消,除掉
网络扩展解释
“褫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ǐ gé,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对官员或士人的严厉处罚。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褫革”指通过剥夺官职、功名或身份以示惩罚的行为,常见于古代社会对官员、士人(如生员)的惩处。其中:
- “褫” 是动词,意为“剥夺”;
- “革” 是名词,指官职、功名或身份。
2.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 古代刑罚:褫革最初属于刑法范畴,针对官员或士人犯罪时,需先剥夺其象征身份的冠服和功名,再施以刑罚(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详请褫革,以便严比”)。
- 文学描述:在古典文学中,该词多用于表现人物因过错导致地位丧失,例如《聊斋志异》中“生既褫革,屡受梏惨”的描写。
3.具体操作与延伸含义
- 剥夺流程:旧时生员若犯罪,官府需先通过学官褫夺其衣冠、革除功名,方可进行拷问或判刑。
- 权力象征:除官职外,也可指其他权力或荣誉的剥夺,如“褫职”“褫夺”等衍生词汇。
4.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如今“褫革”一词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用于还原古代社会制度或人物命运变迁的背景。
“褫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秩序的维护,强调通过剥夺身份实施惩罚。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褫革》这个词指的是剥夺或取消某人的官职、头衔或特权。它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为“衣”字旁,表示与衣物相关,第二个部首为“革”字,表示剥夺或改变。它的拆分笔画为12画。
《褫革》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用于指明对某人的处分。在古代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褫剝」,也有使用「剥奪」的写法。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并未改变。
例句:法律法规规定,对犯有严重错误或违法行为的官员,应当褫革其职务。
组词:褫职、褫夺、褫黜
近义词:剥夺、剥夺权力、罢免
反义词:晋升、晋级、提拔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