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披腹心 ”。
“披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字面指“敞開衣襟,露出胸膛”,比喻毫無保留地表達真實想法或情感,強調坦率真誠的态度。例如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曾用“披腹心”表示願向劉邦坦誠獻策(“臣願披腹心,輸肝膽”)。
結構與發音
由“披”(動詞,意為敞開)和“腹”(名詞,指胸膛)組成,拼音為pī fù。
演變與簡寫
原為“披腹心”,後簡化為“披腹”,核心意義未變,均指向“披露真誠”。例如宋代文獻中已出現簡寫用法(“子可披腹呈琅玕矣”)。
應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直言不諱的溝通場景,如谏言、獻策或抒發情感,強調說話者的坦誠與勇氣。
近義關聯
類似成語包括“肝膽相照”“開誠布公”,均強調真誠交流的态度。
該詞通過具象動作(敞開胸膛)傳遞抽象情感(真誠坦率),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體現語言的形象化特征。
《披腹》這個詞指的是勇敢地展示内心真實的情感或想法,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内心世界。
《披腹》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8。
《披腹》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家楊萬裡的《臨江仙·孤雁翔前帶夜風》一詩,其中有一句“披腹西飛似斷鴻”。
《披腹》的繁體字為「披腹」。
在古代,「披腹」的寫法為「披」下方是「心」,表示敞開内心;而「腹」則是象形字,表示人的腹部。
他勇敢地披腹分享了自己的内心痛苦。
組詞:披露、披閱、腹語、腹稿。
敞胸、揮霍、坦誠。
掩飾、僞裝、隱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