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草的意思、白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草的解釋

[white grass] 指一種幹熟後變成白色的草

北風卷地白草折。——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詳細解釋

(1).牧草。幹熟時呈白色,故名。《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地沙鹵,少田,寄田仰穀旁國。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 顔師古 注:“白草似莠而細,無芒,其乾熟時正白色,牛馬所嗜也。” 唐 岑參 《過燕支寄杜位》詩:“ 燕支山 西 酒泉 道,北風吹沙卷白草。” 宋 梅堯臣 《送李泾州審言》詩之二:“雲間白草開邊隴,山上朱樓壓郡城。” 許地山 《狐仙》:“黃沙白草無人迹,古戍寒雲亂鳥還。”

(2).草名。 唐 元稹 《紀懷贈李六戶曹》詩:“白草堂檐短,黃梅雨氣蒸。” 元 白樸 《天淨沙·秋》曲:“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緑水,白草紅葉黃花。” 趙樹理 《孟祥英翻身》:“野菜采完了,聽說白草能賣一塊錢一斤, 孟祥英 又領導婦女割白草。”

(3).地名。 唐 元稹 《望雲骓馬歌》:“峥嶸 白草 眇難期, 謥洞 黃泉安可入。”自注:“ 白草 、 謥洞 并 雒谷 中地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草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主要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指一類特定的禾本科植物,常見于北方幹旱地區。其莖稈細硬,秋季幹枯時呈灰白色,故名“白草”。該詞在古籍中多指代芨芨草(學名:Achnatherum splendens),屬多年生草本,耐旱耐寒,常見于荒漠草原。《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我國北方地區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子狹長,花穗銀白色”。

二、植物學特征

白草根系發達,可深入土壤數米以汲取水分,葉片邊緣鋒利,高度可達2米。其生态價值顯著,能固沙防塵,是草原生态修複的重要物種。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将其歸類為禾本科芨芨草屬,強調其“適應性強,常見于海拔1000-4500米的沙地、鹽堿地”。

三、文學與曆史意象

  1. 邊塞象征

    古代詩詞常以白草渲染荒涼意境,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借其枯黃易折的特性喻邊關苦寒。

  2. 曆史記載

    《漢書·西域傳》載“鄯善國多葭葦、柽柳、胡桐、白草”,印證其在西北地區的廣泛分布。明代《本草綱目》稱其“莖葉可為帚,韌如麻”。

四、現代應用

白草莖稈可用于編織草簾、掃帚,嫩葉為牲畜飼料。研究顯示其纖維含量達40%,具有造紙潛力。在傳統醫學中,其根莖有清熱利尿之效,但需專業指導使用。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第9卷. 科學出版社, 2003.
  3. 彭定求 等.《全唐詩》. 中華書局, 1960.
  4. 李時珍.《本草綱目》.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2.

網絡擴展解釋

“白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類别
    白草是禾本科狼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稈直立,高20-120厘米,葉片狹長,成熟後幹枯呈白色,常見于沙質或鹽堿地。其種子可作牧草,牛馬喜食。

  2. 牧草泛稱
    古代文獻中,白草泛指幹熟後變白的牧草,如《漢書》記載其生長于西域幹旱地區,是遊牧經濟的重要資源。

二、文學與文化意象

  1. 邊塞象征
    唐代詩人岑參多次以白草描繪邊塞荒涼景象,如“北風卷地白草折”(《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借其耐寒特性烘托環境艱苦。

  2. 堅韌寓意
    部分文獻将白草引申為“逆境中頑強生長”的象征,體現不屈精神。

三、其他含義

白草既是特定植物名稱,也是文學意象和地理名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植物學特征,可參考《中國植物志》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案掾八面威闆眼壁記秕減塵屑椎心飲泣道眼大人公得失參半點注調妝疊面釘封文書頂趟泛辭分庭婦事革鞾古北恒河沙數賀知章瓠蘆簡法講唱文學茭刍及祿鯨波鼉浪絶理軍國民主義狂波恇懼诳語老保兒冷金牋梁津練漂胪古配調枇杷門巷跷脈奇拜嘁測清高清佳曲衷榮榮汪汪融釋貫通傷悴省中濕雲順風梯橙兔絲燕麥偉大文俗烏烏賢豆夏孰歇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