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釘封文書的意思、釘封文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釘封文書的解釋

舊時一種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書。它用釘子先在文書上紮眼,而後用紙撚子穿上,以示文書的機密和緊要。一般用于寄遞處決囚犯的公文。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款犯》:“上司拿訪,必係釘封。凡釘封文書,不可當堂輕拆,須攜入内衙密看。”《官場現形記》第九回:“這是我的‘釘封文書’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凡是釘封文書,總是斬決要犯的居多,拆開來一看,内中卻是 雲南 的一個案件。”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承事上司》:“遇有釘封,即係機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釘封文書”是古代用于處理機密或緊要事務的特殊公文形式,尤其在司法領域具有特定用途。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釘封文書指舊時通過特殊方法封合的官方文件,主要用于傳遞處決囚犯的批準令。其封合方式為:用釘子在文書上紮孔,再用紙撚穿過孔洞固定,以此标識文件的機密性與緊急性。

  2. 曆史用途

    • 司法功能:作為刑部發往各地批準死刑執行的正式公文,确保處決指令的權威性和不可篡改性。
    • 保密措施:特殊的封裝方式防止文書在傳遞過程中被私自拆閱,古代衙門甚至設有專職的“釘封師爺”處理此類文件。
  3. 延伸含義
    在文學或口語中,該詞可比喻置人于絕境的書信或行為。例如《官場現形記》中“這是我的釘封文書到了!”即暗示收到決定性噩耗。現代語境中,部分解釋将其引申為“不可更改的正式文件”(需注意此用法非曆史原意,可能源于現代詞典的擴展釋義)。

釘封文書的核心特征是“機密性封裝”與“死刑指令載體”,其曆史意義大于現代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流程,可參考、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釘封文書》一詞的意思是指在古代用釘子固定封印的文書。下面将按照要求提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釘(金字旁,部首钅,總筆畫為9) - 封(封字旁,部首寸,總筆畫為9) - 文(文字旁,部首文,總筆畫為4) - 書(書字旁,部首欠,總筆畫為10) 來源: 《釘封文書》一詞的來源是指在古代,公文、信函等要件常常使用封信方式,用釘子将封條釘在文書上,以确保文書的完整和保密性。 繁體: 《釘封文書》(釘、封、字、書均使用繁體字)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釘"字在古代的寫法是上下兩個"⻌"字相連,即 "⻌⻌";"封"字在古代的寫法是上下兩個"寸"字相連,即 "寸寸";"文"字的古代寫法更貼近現代寫法,即 "文";"書"字在古代的寫法是上下兩個"⺉"字相連,即 "⺉⺉"。 例句: 古代帝王在下達重要诏令時,常常會使用釘封文書的方式來表明诏令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組詞: 釘封、文書、釘印 近義詞: 釘印、封印 反義詞: 開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