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瓠蘆的意思、瓠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瓠蘆的解釋

見"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瓠蘆”是漢語中對“葫蘆”的别稱,具有多重含義和用途。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瓠蘆”同“瓠”,即葫蘆,屬于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拼音為hù lú,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指代葫蘆的果實或相關制品。


二、植物特征

  1. 形态:莖蔓生,夏秋開白花,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常見長圓形或亞腰形(中間細、兩端膨大)。
  2. 食用性:嫩果可作蔬菜,鮮者甘滑清利,可制羹湯。

三、實用用途

  1. 盛器:成熟後剖制為容器(如瓢),用于舀水、盛物,古代黎族等民族還以瓠瓢作炊具。
  2. 工藝:幹燥果實可制成玩具或裝飾品。

四、中醫應用(見于《玉楸藥解》)

瓠蘆性味甘平,歸肺、膀胱經,主要功效包括:


五、相關文化

成語如“依葫蘆畫瓢”“悶葫蘆”等,均以葫蘆形态或用途為喻,體現其在語言中的符號化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藥用細節或曆史文獻,可參考《玉楸藥解》及《宋史·蠻夷傳》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瓠蘆

瓠蘆是一個常見的漢字,也可以叫作“葫蘆”。它有幾種不同的含義和用法。

詞義

1. 名詞:指一種爬藤植物,果實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并能夠幹澀地響聲,也有開花結果的品種。

2. 名詞:古代容器的一種,瓠蘆的皮質堅硬,可制成容器,可用來盛水、盛糧食等。

3. 名詞:比喻人的腦袋。

4. 名詞:比喻形狀像瓠蘆的東西。

5. 形容詞:形容人體态或臉色非常憔悴,如同瓠蘆一樣。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瓠蘆的拆分部首是瓦,由瓦字旁和木字旁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瓠蘆這個字在甲骨文中已經有記錄,原本的形狀是類似于現代漢字的瓠,而後來在簡化過程中變為了現代漢字的蘆。在繁體字中,瓠蘆保持了原本的形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瓠蘆的形狀是兩個部分分别寫的。上半部分為“瓠”,下半部分為“蘆”。

例句

1. 他種了一棵瓠蘆藤,不久就結了一些瓠蘆。

2. 農夫用空心瓠蘆制作了一個水瓢。

3. 這個頭發稀疏的老人的瓠蘆不抵一提。

4. 小孩子用竹子和瓠蘆做成了一個偶像。

5. 經過了一段艱苦的旅途,他變得瓠蘆一樣憔悴。

組詞

瓠瓜、瓠竹、瓠子、瓢瓠、瓠瓢、瓠瓣、葫蘆、葫蘆娃、葫蘆絲、葫蘆藝人、葫蘆筆、葫蘆狀。

近義詞

葫蘆、瓠瓜

反義詞

瓷器、瓶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