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後主的意思、陳後主的詳細解釋
陳後主的解釋
(553-604)即“陳叔寶”。南朝陳皇帝。字元秀,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公元582-5 * 在位,其間奢侈荒淫,不理國政。國亡被俘,後病死洛陽。曾作《玉樹後庭花》等豔體詩。明人輯有《陳後主集》。
詞語分解
- 陳的解釋 陳 (陳) é 排列,擺設:陳列。陳兵。 述說:陳述。陳情。詳陳。陳訴。陳說。 舊的,時間久的:陳舊。陳腐。陳醋。推陳出新。陳陳相因。陳迹。陳皮。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中國朝代名
- 後主的解釋 .後代的君主;嗣君。《史記·酷吏列傳·杜周》:“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後漢書·鄧骘傳論》:“自取災故,必於貽釁後主,以至颠敗者,其數有可言焉。” 李賢 注:“後主謂
網絡擴展解釋
“陳後主”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多角度解析:
1. 本義與引申義
陳後主最初指南朝陳國末代皇帝陳叔寶(553-604年),字元秀,在位期間(582-589年)因荒淫誤國被隋朝所滅。後世用該詞泛指失去權力或地位的人,尤其暗含因昏庸導緻敗亡的諷喻。
2. 人物特質與統治特點
- 奢靡荒政:他大建宮室(如臨春閣、結绮閣),沉迷宴樂,任用佞臣,導緻朝政廢弛。
- 文人皇帝:擅長詩詞,代表作《玉樹後庭花》辭藻華麗卻内容空洞,被視作亡國之音。
- 亡國結局:隋軍攻入建康時,他與寵妃躲入井中被俘,後病死于洛陽,谥號“炀”。
3. 文學影響
陳後主以宮廷為中心,聚集宗親官員形成文人群體,創作涉及宴飲、閨情等題材,推動“宮體詩”發展,與梁代文學并稱“梁陳宮體”。
評價:史書多批評其昏庸,但亦肯定其文學造詣。其經曆成為後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反面教材,成語“玉樹後庭花”亦衍生為亡國預兆的象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陳後主(Chén Hòuzhǔ)是一個曆史人物的稱號,指的是南朝陳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534年-560年)。下面是關于陳後主一詞的詳細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陳後主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子”,其中“阝”是陳字的部首,表示與城市、防禦等相關;“子”則是後主這個詞的聲旁。陳後主一共有8個筆畫。
來源:
陳後主這個詞來源于曆史,是對陳叔寶在陳朝時期的尊稱。陳叔寶是陳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使國家陷入内亂和外患,最終導緻了陳朝的滅亡。因此,陳後主一詞在曆史中被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組織的最後一位領導者,尤其是在其滅亡之後。
繁體:
陳後主的繁體字為「陳後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陳後主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寫法的基本結構。由于陳後主在曆史上的地位重要,所以在古代文獻中也經常出現。
例句:
1. 陳後主執政期間,陳朝面臨着内外交困。
2. 他的統治被認為是陳朝走向滅亡的*********。
組詞:
陳朝、後主、陳叔寶、南朝、皇帝等。
近義詞:
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陳王、末代君主等。
反義詞:
初代皇帝、國家開創者、國家建立者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