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ll into enemy hands] 領土、城鎮等被敵人占領;陷落
城市失陷
(1).謂犯錯誤。《荀子·不苟》:“兼權之,孰計之,然後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
(2).謂財物受到損失。 宋 蘇轼 《應诏論四事狀》:“自來所收課利,及估賣到諸般物色錢,已及官本,别無失陷。”《元典章·吏部六·司吏》:“二次起解昏鈔,并無侵欺失陷。”《水浒傳》第十二回:“不想灑家時乖運蹇,押着那花石綱,來到 黃河 裡,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處避難。”
(3).謂土地、城池等被敵方攻占。《水浒傳》第六三回:“ 大名 危如累卵,破在旦夕,倘或失陷, 河 北縣郡,如之奈何?”《太平天囯歌謠傳說集·一千個草人》:“ 天京 失陷後, 李忠王 帶領幼天王逃出 天京 。” 吳組缃 《山洪》十五:“某某地方失陷,某某地方難民湧到。”
(4).被俘虜。《水浒傳》第五九回:“ 武松 慌忙下來迎接上山,和 朱武 等三人都相見了,訴説 魯智深 不聽諫勸失陷一事。”《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官贖友》:“ 保安 将 郭仲翔 失陷南中之事,説了一遍。”
“失陷”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領土或城池被敵方攻占
指軍事要地、城市等被敵人占領。
例句:
財物遭受損失
多用于描述財産、物資因意外或管理不善而受損。
例句:
犯錯誤或陷入困境
指因判斷失誤導緻不良後果。
來源:
“失陷”在不同語境中可指軍事失利、財物損失或行為失誤,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其核心仍以“領土被攻占”為主流用法,其他釋義多見于古籍或特定場景。
失陷(shī xi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失”和“陷”兩個字組成。
“失”字的部首是“大”,總共4畫;“陷”字的部首是“阜”,總共10畫。
失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說文解字》中,将“失”解釋為“不得其宜”、“失去”等意思,将“陷”解釋為“陷入”、“陷落”等意思。因此失陷一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失去并陷入某種境地或狀态”。
失陷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失陷”(繁體字沒有改變)。
古代漢字中,“失”字并未有太大變化,而“陷”字在古字形中的寫法為“㨗”,在楚簡、戰國簡等古字中可以見到這個變體。
1. 這個國家失陷後,人民生活遭受了極大的壓迫。
2. 這個團隊在困境中一直奮鬥,決不能失陷。
失陷的相關詞語有:“失利”、“陷落”、“沉陷”等。
失陷的近義詞有:“失守”、“潰敗”、“崩潰”等。
失陷的反義詞有:“保持”、“穩固”、“勝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