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書的意思、春書的詳細解釋
春書的解釋
即春帖子。 唐 張子容 《除日》詩:“拾樵供歲火,帖牖作春書。”《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參見“ 春帖子 ”。
詞語分解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春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記載進行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指春季學習)
- 基本解釋
原指春天讀書學習,源自中國古代對季節與人文活動的關聯。古人認為春季萬物複蘇、生機勃發,適合集中精力學習。
- 引申意義
可表達積極向上的學習态度,象征勤奮好學、持續進取的精神,常用于教育場景,如描述學生春季備考或學術機構開展活動。
二、作為民俗文化中的具體事物(即“春帖子”)
- 曆史淵源
唐代起,“春書”指立春日張貼于宮廷門帳的詩詞帖子,屬傳統節慶習俗。例如《遼史》記載“立春,婦人進春書”,《酉陽雜俎》提到北朝婦女在立春進獻此類文書。
- 形式與用途
多為書寫吉祥詩句的剪紙或紙帖,用以祈福迎新,類似春聯的早期形态。唐代張子容詩中“帖牖作春書”即描述此習俗。
使用場景對比
- 成語:多用于教育、學術領域,強調學習狀态(例:“學子們以春書之志備戰考試”)。
- 民俗: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傳統文化讨論,描述古代立春習俗(例:“博物館展出的唐代春書複原品”)。
注:現代語境中,成語用法更普遍,而“春帖子”的民俗含義多見于曆史研究或特定文化活動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書,意為春天的書籍。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春(部首:日)和書(部首:曰)。筆畫的分配為:春(9畫)、書(8畫),共計17畫。
《春書》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它代表了春天的書籍、與春季有關的讀物。在傳統的繁體漢字中,寫作「春書」。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對于《春書》這個詞,古人使用了不同的結構和筆畫。但總的來說,它的基本形态和現代漢字相似。
以下是關于春書的一些例句:
1. 春天來了,趕快打開春書,品味春天的美好。
2. 我從春書中學到了很多關于花草的知識。
3. 在這個春天裡,我将編寫一本屬于自己的春書。
組詞:春天、春季、讀書、書籍、書寫、書香、書網等。
近義詞:春日讀物、春季讀書、春書籍。
反義詞:冬書、夏書、秋書。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