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螳螂黃雀的意思、螳螂黃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螳螂黃雀的解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略語。《水浒傳》第四三回:“打虎功思懸賞,殺6*人身被官拿,試看螳螂黃雀,勸君得意休誇。”參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螳螂黃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螳螂黃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寓意
    該成語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縮略形式,比喻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視潛在危險。例如在競争或決策中,若隻顧争奪當前利益,可能被第三方乘虛而入。

  2. 常見誤解
    部分資料(如)提到“雙方勢均力敵”的含義,但根據更高權威的詞典和文學出處,此解釋不準确,正确含義應聚焦于“忽視後患”。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來源
    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四十三回:“試看螳螂黃雀,勸君得意休誇。”,通過故事警示人們勿因一時得利而自滿。

  2. 語法功能
    通常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如:“這場商戰恰如螳螂黃雀,最終讓對手漁翁得利”)。


三、擴展知識

  1. 生物學視角
    從生态鍊看,螳螂捕蟬、黃雀捕螳螂體現了捕食關系,但成語更側重哲學寓意,而非描述自然現象。

  2. 近義成語
    可與“鹬蚌相争,漁翁得利”類比,均強調因小失大、忽視全局風險。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原始典故或具體應用場景,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4、5的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螳螂黃雀 - 追求不同的目标

《螳螂黃雀》這個詞源自于中國傳統故事,形容兩者追求不同目标的人或事物。

下面是對《螳螂黃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螳螂黃雀》這個詞的來源是出自晉代章子厚的《齊諧》:“所以螳螂者攫蟬也,黃雀亦已之矣。”拆開解釋就是螳螂可以捕捉到蟬,但黃雀也同樣能夠捕捉到螳螂。

與簡體字“螳螂黃雀”不同,繁體字寫作“螳螂黃雀”。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按照古代寫法,“螳螂黃雀”分别寫作“螣螂黃雀”。

一些例句來表達這個詞的意義:

  1. 他們之間就像螳螂黃雀一般,各自追逐自己的目标。
  2. 那兩個隊伍完全像螳螂黃雀,都在同一方向上快速穿過賽場。

與《螳螂黃雀》相關的組詞有:

與《螳螂黃雀》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螳螂黃雀》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