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兆的意思、符兆的詳細解釋
符兆的解釋
征兆。《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堅 ( 楊堅 )夜召太史中大夫 庾季才 ,問曰:‘吾以庸虛,受茲顧命。天時人事,卿以為何如?’ 季才 曰:‘天道精微,難可意察。竊以事蔔之,符兆已定。’”
詞語分解
- 符的解釋 符 ú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虎符。符信。符節。 代表事物的标記、記號:符號。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符咒。護身符。 古代稱祥瑞的征兆:符瑞。符應(
- 兆的解釋 兆 à 古代占驗吉兇時灼龜甲所成的裂紋:蔔兆。 事物發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預示:預兆。佳兆。瑞雪兆豐年。 數名,等于百萬(古代指萬億):兆周(電磁波頻率單位,每秒一百萬周的頻率為一兆周)。 姓。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符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征兆,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占卜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符兆(拼音:fú zhào)指事物發生前的預兆或迹象,常與天象、人事變化相關聯。例如《資治通鑒》中提到“符兆已定”,即通過占卜或觀察現象得出某種預示。
2.詞源與用法
- “符”:本義為符節、标記,引申為符合、象征;“兆”原指占卜時龜甲裂紋,後泛指預示的迹象。二者結合強調通過符號或現象預示未來。
- 常見于古代文獻,如《資治通鑒》中楊堅與庾季才的對話,通過“符兆”分析天時人事的吉兇。
3.相關例證
- 詩詞引用:
- 宋代陳長方《陸宣公》:“赤符兆此水,黃圖蒙楚氛。”
- 清代于式敷《吊衡州》:“授鼎負白龍,祥符兆已久。”
4.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征兆、預兆、征候、瑞應。
- 反義詞:無迹可尋、毫無征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占卜文化或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資治通鑒》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符兆》的意思是指預示或象征一種特定事件、情況或預兆。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符(書法部首:竹,總筆畫數:11)
- 兆(書法部首:兒,總筆畫數:6)
來源:
《符兆》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其中“符”表示符號、征兆,而“兆”表示預示、預兆。
繁體:
《符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略有變化。但《符兆》一詞的寫法相對穩定,沒有出現太大變化。
例句:
1. 他從這隻看起來平凡無奇的茶葉杯中發現了一隻小鳥,視為吉兆。
2. 這場大雨是對即将到來的豐收的最好預示。
組詞:
- 符合
- 預兆
- 符號
- 征兆
近義詞:
- 征兆
- 預兆
- 暗示
反義詞:
- 反面
- 不祥
- 不吉利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