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兆的意思、符兆的詳細解釋
符兆的解釋
征兆。《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堅 ( 楊堅 )夜召太史中大夫 庾季才 ,問曰:‘吾以庸虛,受茲顧命。天時人事,卿以為何如?’ 季才 曰:‘天道精微,難可意察。竊以事蔔之,符兆已定。’”
詞語分解
- 符的解釋 符 ú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虎符。符信。符節。 代表事物的标記、記號:符號。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符咒。護身符。 古代稱祥瑞的征兆:符瑞。符應(
- 兆的解釋 兆 à 古代占驗吉兇時灼龜甲所成的裂紋:蔔兆。 事物發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預示:預兆。佳兆。瑞雪兆豐年。 數名,等于百萬(古代指萬億):兆周(電磁波頻率單位,每秒一百萬周的頻率為一兆周)。 姓。 筆畫
專業解析
符兆是漢語中表示"預兆、征兆"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發展前顯露的迹象或信號。該詞由兩個同義語素構成:"符"本指古代調兵遣将的憑證,《說文解字》釋為"信也,漢制以竹,分而相合",後引申為符合、應驗之義;"兆"在甲骨文中作"蔔骨裂紋"象形,《爾雅》注為"龜坼也",本指占卜時出現的裂紋,後泛指事物發生的先兆。
在語言應用中,符兆常見于以下三種語境:
- 自然現象預示:如《淮南子》記載"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皆見之,符兆之著也",描述自然現象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 曆史事件預示:《漢書·天文志》載"彗星襲月,白虹貫日,此符兆之應也",用天象解釋重大曆史轉折
- 個人命運預示:《論衡·蔔筮篇》雲"符兆不虛,必有徵驗",反映古代占卜文化中對預兆的信仰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表達,如錢鐘書《圍城》中"這符兆似乎暗示着他們感情的波折"。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書面語詞,标注為"事物發生前的征兆"(第七版,P.409)。
網絡擴展解釋
“符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征兆,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占卜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符兆(拼音:fú zhào)指事物發生前的預兆或迹象,常與天象、人事變化相關聯。例如《資治通鑒》中提到“符兆已定”,即通過占卜或觀察現象得出某種預示。
2.詞源與用法
- “符”:本義為符節、标記,引申為符合、象征;“兆”原指占卜時龜甲裂紋,後泛指預示的迹象。二者結合強調通過符號或現象預示未來。
- 常見于古代文獻,如《資治通鑒》中楊堅與庾季才的對話,通過“符兆”分析天時人事的吉兇。
3.相關例證
- 詩詞引用:
- 宋代陳長方《陸宣公》:“赤符兆此水,黃圖蒙楚氛。”
- 清代于式敷《吊衡州》:“授鼎負白龍,祥符兆已久。”
4.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征兆、預兆、征候、瑞應。
- 反義詞:無迹可尋、毫無征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占卜文化或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資治通鑒》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備閲閉隔碧香不見天日不知老之将至車船铛鼎雠姤歹心耽話電覆敵耦地事東捱西問鬥取頓混粉團兒負陰抱陽縛紥杆兒告首工運光解谷物骨韻紅窗迥郊祀羁役絶島挎兜,挎兜兒鐐竈粝食鹭車羅圈揖面豉民正磨晻帞頭南劍三先生凝粹蜱麻千齡绮栊窮鄉僻壤七舍秋堂覰看髯閹任棠熔今鑄古入木史稿是正衰叔水浄鵝飛訴理逶折向平之原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