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殆而窘迫。《新五代史·梁臣傳·張存敬》:“﹝ 存敬 ﹞少事 梁太祖 為将,善因危窘出奇計。”
危窘是漢語中一個形容處境或狀态的雙音節詞,其核心含義指危險而窘迫,強調在危急情境下同時陷入困頓、局促的境地。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展開分析:
指“危險、危急”,《說文解字》釋為“在高而懼也”,引申為不安全的态勢。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
意為“困迫、急迫”,《廣雅·釋诂》注“窘,急也”,側重因受迫而陷入困境。
來源:王念孫《廣雅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危窘”融合二者,描述危險與困迫交織的狀态,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危急困迫。”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2卷頁1243)
“安危之機,舉在今日。……一旦危窘,更請哀之,豈可得哉!”
此處指國家陷入危難窘迫之境,求援無門。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點校本)
現代漢語中,“危窘”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以下場景:
未直接收錄“危窘”,但“危”釋為“危險”,“窘”釋為“窮困;為難”,組合義可類推。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
強調“危”含“不安”、“窘”含“迫促”,合成後突出雙重壓力下的艱難處境。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危窘”作為文言色彩濃厚的複合詞,凝練表達了危險與困迫并存的複雜狀态,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多見于曆史文本或嚴肅論述中。語義溯源清晰,古今用法一脈相承。
“危窘”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危”和“窘”組成,表示危殆而窘迫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新五代史》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安份守己别生枝節參差不一蒼舒蒼天禅偈尺闆沖靜道班敦敬笃學好古封印富繁富貴榮華附語高言亘連桂竹化及豚魚江檻家至戶到頸脰京中錦裙軍警抗詞狂舉藜飡流裔祿勳履謙麥罷某乙拿身分釀醞髼鬆敲山震虎器靈擒奸擿伏啟邑氣誼颡子沙麻竹山陽沈嫚沈犀石綠十室容賢松放送子娘娘塔斯社體性梯棧痛矯違卯無萬數湘妃小方犀蔽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