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既灌的意思、既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既灌的解釋

謂禘祭第一次獻酒以後。《論語·八佾》:“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邢昺 疏:“言未殺牲先酌鬱鬯酒灌地,以求神於太祖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既灌”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常見于祭祀語境,其核心含義與禮制儀式相關。以下從語義分解、文獻用例、文化背景三方面分析:

一、語義分解 “既”作副詞表示動作完成,如《說文解字》釋為“小食也”,後引申為“已”;“灌”特指“祼(guàn)禮”,即祭祀時以香酒澆地以降神的儀式,《周禮·春官》記載“以肆獻祼享先王”。二字組合指“灌禮完成後的階段”。

二、文獻用例 《論語·八佾》載:“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此處孔子評價魯國禘祭,認為灌禮後的環節違背禮制。東漢鄭玄注曰:“既灌之後,列尊卑,序昭穆”,揭示該詞特指祭祀中區分宗法次序的關鍵節點。

三、文化背景 據《禮記·郊特牲》載,周代祭禮中“灌用鬯臭”為首要環節,用郁金香合黍釀制的鬯酒溝通人神。“既灌”标志着從降神階段轉向獻牲、奏樂等後續儀式,具有劃分祭祀進程的時空意義。


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
  2. 鄭玄《周禮注疏》
  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4. 孫希旦《禮記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既灌”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儀中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禘祭儀式中第一次獻酒(灌禮)之後的階段。根據《論語·八佾》記載,孔子提到“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表明他對禘祭中後續環節的不滿。

二、儀式背景

  1. 禘祭:古代天子祭祀祖先的大典,通常在太廟舉行。
  2. 灌禮:儀式初始環節,用郁鬯(一種香酒)澆灌地面,以迎神靈。邢昺注疏提到“未殺牲先酌郁鬯酒灌地”,即殺牲前通過灌酒與神靈溝通。
  3. “既灌”節點:灌禮完成後,祭祀進入後續流程(如獻牲、奏樂等),但孔子認為此時禮制已失其本質,故不願觀禮。

三、引申含義

該詞凸顯了儒家對禮制形式與精神統一的重視。孔子強調祭祀應“誠敬為本”,若僅流于形式(如灌禮後的環節),則失去意義。

四、相關詞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語》原文及漢代注疏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谙熟頒學崩陁畢事伯翳蔔數師部執嘲評臣制赤寒舛錯垂翼翠被翠翎觕識誕昭貂續杜荊州芳荪非業附識綱網高腳牌虼蜋谷閣詭形哼喝和裕弘壯懷貞回盤結縷鏡發靖恭京闱虮衣句斟字酌磨隔尿布懦夫僑人凄凍傾柯輕扇癯顔如石投水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形容十分慌張或惱賒購聖鑒殊行死産肅虔俗務五炁朝元無氣歇顯道神相副鄉科憸狡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