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以禮相讓,事雖微而獲益必大。語出《太平禦覽》卷四二四引 三國 魏 曹操 《禮讓令》:“裡諺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斯合經之要矣。” 宋 王楙 《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俗語皆有所自……謂‘讓一寸,饒一尺’。則 曹氏 《令》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比喻以禮相讓,看似微小的舉動卻能帶來更大的回報,強調謙讓與互敬的重要性。類似俗語“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體現人際交往中的良性循環。
該成語以“寸”與“尺”的對比,生動說明禮讓的“以小博大”效應,既是對傳統美德的傳承,也適用于現代人際關系的處理。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這個詞是指如果我們主動給予一些禮儀和尊重,就能夠得到更多的禮遇和尊重。這句話強調了彼此間的互動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讓》- 部首:讠(言字旁);筆畫:6
《禮》- 部首:礻;筆畫:5
《一》- 部首:一;筆畫:1
《寸》- 部首:寸;筆畫:3
《得》- 部首:彳(行字旁);筆畫:8
《尺》- 部首:屍;筆畫:4
來源:這個詞來自于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孟子》。在《孟子·公孫丑上》中有這麼一句話:“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問不優則不得禮。” 這句話意味着如果我們沒有取得良好的地位和知識,就不會得到别人的尊重。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讓禮一寸,得禮一尺”,強調通過主動付出禮儀和尊重,才能得到更多的回報和重視。
繁體字: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古時候漢字寫法:讓禮一吋,得禮一尺
例句:
1. 如果你在工作中對同事們表現出禮儀和尊重,他們也會更加尊敬你。
2. 他通過幫助别人解決問題,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尊重,正是因為“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組詞:禮儀、尊重、主動、付出、回報、重視
近義詞:授人以漁、投桃報李、以德報怨
反義詞:自私、無禮、不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