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叢子·記問》:“子曰:‘天子布德,将緻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祥,今 宗周 将滅,天下無主,孰為來哉。’遂泣曰:‘予之於人,猶麟之於獸也,麟出而死,吾道窮矣。’”後因以“麟泣”為不祥之兆的出典。《轟天雷》第九回:“麟泣西郊悲聖讖,鰻逃東海作亡人。”
“麟泣”是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文化中的祥瑞象征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本義與出處
該詞源自《孔叢子·記問》的記載:孔子認為,天子施行德政将迎來太平時,麒麟、鳳凰等祥瑞會提前出現;但當時周王朝衰亡,麒麟現身卻死亡,孔子因此悲泣,感歎“麟出而死,吾道窮矣”。由此,“麟泣”被引申為不祥之兆的象征,暗含對時局動蕩或理想破滅的哀歎。
文學引用
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時,常與曆史興衰相關聯。例如《轟天雷》中的詩句:“麟泣西郊悲聖讖,鰻逃東海作亡人”,即通過“麟泣”暗喻王朝覆滅的預兆。
麒麟在古代被視為仁獸,象征太平盛世。其非正常死亡(如孔子所述)或異常出現,往往被賦予警示意義,反映了傳統文化中“祥瑞與災異對應治亂”的觀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孔叢子》原文或相關詩詞解析。
《麟泣》由兩個字組成:麟和泣。麟泣指的是麟獸哭泣的意思。
麟:麻部,五筆畫
泣:水部,八筆畫
《麟泣》一詞最早出自中國古代文獻《太平禦覽》,其中描寫了一種神奇的動物麟獸,主張是有祥瑞之兆。傳說麟獸哭泣是因為預示着國家或者家族的不幸。
麟泣的繁體字為「麟泣」。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麟和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太平禦覽》中兩個字的寫法是:麟-麟酉酉;泣-水弟少水。
1. 麟泣之聲無人能聽,預示着不祥之事将要發生。
2. 曾經有傳聞說,隻有皇帝能聽到麟泣的聲音。
1. 麟角:指麋鹿的角,也用來形容珍貴稀有之物。
2. 泣血:極度悲痛時眼淚帶血的形容詞。
1. 麒麟:中國傳統神獸之一,形狀像鹿,頭上有角,身上有鱗的動物。
2. 哭泣:流眼淚,表示悲傷、痛苦、失望等情緒。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