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士的意思、誠士的詳細解釋
誠士的解釋
誠實之士。《荀子·非相》:“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然而不好言,不樂言,則必非誠士也。”
詞語分解
- 誠的解釋 誠 (誠) é 真心:誠懇。誠樸。誠實。誠摯。忠誠。心悅誠服。 實在,的确:誠然。誠有此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士的解釋 士 ì 古代統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士族。士大夫。 舊時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 軍銜的一級,在尉以下;亦泛指軍人;上士。士兵
網絡擴展解釋
“誠士”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及字義分解如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誠士”指誠實、正直的士人,強調品德上的真誠與守信。
- 誠:意為“真實、真心”,如《荀子》中強調“誠”為立身之本。
- 士:古代指有學識或德行的人,介于大夫與庶民之間,後泛指讀書人、知識分子。
-
語境延伸
在《荀子·非相》中,“誠士”被用來批判不善于表達觀點的學者,認為真正的士人應敢于直言(“不好言,不樂言,則必非誠士也”)。
二、文獻出處與例句
-
經典出處
《荀子·非相》明确提出:“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然而不好言,不樂言,則必非誠士也。” 此句強調“誠士”需兼具學術修養與表達勇氣。
-
後世引用
宋代司馬光在《和之美二貧詩》中寫道:“君誠士林秀,不免青衫卑”,此處“誠士”暗含對才德兼備者的贊譽。
三、構成與用法
- 構詞特點:形容詞(誠)+ 名詞(士),屬偏正結構,凸顯“士”的核心屬性。
- 使用範圍:多用于古文及學術讨論,現代漢語中較少見,但可用于強調傳統道德觀念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荀子》原文或漢代注疏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誠士》這個詞源于漢語,意思是指一個真誠正直的紳士或者有道德操守的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言”的簡化形,右邊是“士”。它的筆畫總共有九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漢字的寫法較為繁體。在古時候,誠士的寫法為「誠士」,其中「誠」是由「言」和「爻」組成,表示言出必行、誠實的意思。「士」則是指一個有學問、品德高尚的紳士。這個詞在古代常用于稱贊那些忠誠有節、正直善良的人。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是一位真正的誠士,他的諾言從來不會改變。
2. 古代文人常常以誠士為楷模,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真實的人格。
一些與誠士相關的組詞有:
1. 誠心:指真誠的心意。
2. 誠實:指說話做事實在可信。
3. 誠信:指守信用、言行一緻。
一些近義詞包括:貞士、義士、忠士,它們都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但可以對比一些相反的性格特征,比如虛僞、欺詐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