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固細密;嚴密。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石既牢密,烏兔焉容?” 唐 杜牧 《唐故太子少師牛公墓志銘》:“ 鄭注 怨 宋丞相 申錫 ,造言挾 漳王 為大逆,狀跡牢密,上怒必殺。” 宋 沉遘 《劉公墓志銘》:“關鍵牢密,吏不能闚而為姦。”
“牢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láo mì,意為“堅固細密;嚴密”。例如形容物體結構緊密(如“石既牢密”),或指計劃、措施等邏輯嚴謹、無疏漏(如“狀跡牢密”)。
二、古籍引用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
三、應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形容防範措施、組織體系或邏輯結構的嚴密性,如:
四、延伸理解 作為合成詞,“牢”強調堅固性,“密”側重細緻無疏漏,二者結合既指物理結構的緊密(如建築、器物),也含抽象層面的嚴謹性(如計劃、制度)。
牢密(láo m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牛”和“旨”兩個部首組成。牢表示牛欄,牛的意思,旨表示精細、周密。牢密的意思是指結構堅固、固定得很好,無法輕易被破壞或逃脫。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牢字的左邊是“牛”部,共有4畫,右邊是“旨”部,共有6畫。根據左右部首的筆畫數目可以确定書寫的順序。
來源:
“牢密”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張藉傳》:“牢密克忍者,于忍初定分南北,率所部江左。”
繁體:
在繁體字中,“牢密”保持不變,仍然是「牢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稍有不同,但基本相近,字形比較規整。
例句:
1. 這個保險櫃非常牢密,無法被破壞。
2.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牢密的網絡安全系統,确保數據的安全。
3. 這個計劃的執行需要牢密的組織和協調。
組詞:
1. 牢固:結實、堅固的意思。
2. 密切:親近、緊密的意思。
3. 牢籠:關押動物的結構,也可以用來比喻陷入困境。
4. 牢記:牢牢地記住、銘記在心。
近義詞:
穩固、堅固、堅定
反義詞:
脆弱、松散、寬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