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炫耀。 明 方孝孺 《與陳用中書》:“好學不倦,不自誇伐。”
猶誇耀。《後漢書·王允傳》:“ 布 ( 呂布 )亦負其功勞,多自誇伐,即失意望,漸不相平。”《南史·胡藩傳》:“至於涉獵記傳,一詠一談,自許以雄豪,加以誇伐,搢紳白面之士,輻湊而歸,此 毅 不肯為公下也。”
“誇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
基本含義:誇獎與批評并存
由“誇”(贊美)和“伐”(責備)組成,表示對人或事物同時進行褒獎和批評,強調評價的全面性。例如在讨論優缺點時,可形容為“誇伐分明”。
古籍中的引申義:自我炫耀
在曆史文獻中,“誇伐”常指自誇或炫耀。例如:
語義演變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側重“褒貶結合”的解釋,而古代用例更偏向“自誇”。這種差異可能與詞義演變或語境相關,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建議:若在古籍閱讀中遇到“誇伐”,優先考慮“炫耀”之義;現代使用則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是否為“褒貶兼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南史》等原典或權威詞典。
“誇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既可以作為動詞使用,也可以作為名詞使用。作為動詞時,它的意思是表揚或贊美;作為名詞時,它的意思是褒揚或稱贊。因此,它常用來描述對某人或某事的贊美或表揚。
根據《康熙字典》的分類,誇伐的部首是言,并且它的部首位置在“讠”字旁邊。
根據《康熙字典》的查詢,誇伐的總筆畫數是14畫。
誇伐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晦澀難懂,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字典中。《說文解字》是東漢末年的學者許慎編寫的字書,其中記載了大量的漢字和它們的解釋。
誇伐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其簡體字形式相同,沒有區别。
誇伐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和其現代簡化形式非常相似。據古籍記載,誇伐在古代的寫法和現在的寫法沒有太大區别。
1. 他經常誇伐她的美麗和聰明。
2. 這位演員憑借其出色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觀衆的誇伐。
3. 學生們得到老師的誇伐,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組詞:誇獎、誇口、表揚、贊美
近義詞:稱贊、褒揚
反義詞:批評、責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