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帶泥土的水。《周禮·地官·掌蜃》“共白盛之蜃” 唐 賈公彥 疏:“蜃蛤在泥水之中。” 宋 蘇轼 《次韻答賈耘老》:“夜航争路泥水澁,牽挽直欲來 瓜洲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縱説你玉潔冰清,于心無愧,究竟起來,到底要算一塊溫潤美玉多了一點黑青;一方透亮淨冰着了一痕泥水。”
(2).指建造房屋。 宋 蘇轼 《答程天侔書》之一:“近與兒子結茅屋數椽居之,僅庇風雨,然勞費已不貲矣。賴十數學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 清 趙翼 《瓯北詩話·蘇東坡詩》:“又有 王介石 者, 儋州 助 坡 築屋五間,躬泥水之役,苦甚於奴隸。”
泥水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依據權威詞典解釋歸納如下:
指自然狀态下的稀泥或泥漿,常見于雨後、河灘等場景。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979頁。
例句:雨後路面淤積的泥水需及時清理。
特指砌牆、抹灰等建築工程中的泥瓦工種(俗稱“泥水匠”),或相關施工材料(如水泥砂漿)。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1243頁。
例句:老宅修繕需經驗豐富的泥水師傅。
喻指肮髒、潮濕的環境,或象征生活困境。
來源:《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引申義項。
例句:他蹚過泥水,終于走出山區。
“泥水”既描述自然物質(泥土與水的混合體),也是建築行業的專業術語,同時可隱喻艱難處境。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核心均圍繞“泥”與“水”的物理或社會屬性展開。
“泥水”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可具體解釋如下:
帶泥土的水
指混有泥沙或污濁的水體,常見于自然或生活場景。例如《周禮·地官·掌蜃》中提到的“蜃蛤在泥水之中”,以及蘇轼詩句“夜航争路泥水澁”()。
指建造房屋(泥工行業)
古時稱泥瓦匠或建築工為“泥水”,如宋代蘇轼在《答程天侔》中提及“躬泥水之役”,描述參與房屋建造的勞作()。
文學與生活場景
古代文獻常以“泥水”形容環境污濁或艱辛,如《兒女英雄傳》中“一方透亮淨冰着了一痕泥水”,比喻純潔之物被玷污()。現代造句則多用于描述雨天泥濘或建築工作,例如“泥水匠糊的房子”()。
近義詞擴展
相近詞彙包括“泥濘”“泥漿”,而“泥水”更強調水土混合狀态。
“泥水”既可指具體的泥沙混合物,也可代指泥瓦匠職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其用法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均有延續,兼具描述性與象征性。
暗陋碧石伯仲叔季傳雞達吏蹬彈訂頒頂色斷響樊灌肥蟲蟻飛土逐害鳳愁鸾怨豐倩幹噎格谟海術寒蘆紅外線歡洽歡燕化日回鹘文咭咭哝哝京樣君谟舊譜峻擢來者居上類帝麟馔流演露積落花流水馬牛滿任盟員宓戲氏慕料黏留排陷貧落破獍齊駕親衞入浴上大人韶粉哨厮沈謹是不是首戰告捷束帛稅負悚栗歲事圖例五色無主下筆成文下番系列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