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言的意思、兼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言的解釋

合在一起說。《春秋·隱公十一年》“春, 滕侯 、 薛侯 來朝” 公羊 傳:“其兼言之何?微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言”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兼”與“言”的語義疊加。《說文解字》釋“兼”為“并也”,指同時涉及兩種以上事物;“言”則為“直言曰言”,本義指話語表達。綜合《故訓彙纂》的訓诂學解析,“兼言”在古籍中主要呈現三層語義特征:

  1. 并提式表達:指在特定語境中同時提及兩個相關概念,如《春秋公羊傳注疏》記載“兼言三軍者,欲明更遞以禦寇”,通過并列陳述強調事物關聯性。

  2. 修辭性省略:漢代經學家鄭玄在《三禮注》中指出“兼言雖文,不害辭矣”,說明該詞具有通過語言合并達到文辭簡練的修辭功能。

  3. 複合指代義: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到“凡兼言者,皆謂急遽”,在特定語境中可引申為急促的言語狀态。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具獨立詞彙地位,僅存于古籍訓诂研究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兼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兼言”指合在一起說,常用于古籍注解中,表示将兩個或多個事物合并叙述。例如《春秋·隱公十一年》記載“滕侯、薛侯來朝”,《公羊傳》注解時提到“其兼言之何?微國也”,即因兩國地位微小,故合并提及。

  2. 出處與背景
    該詞源自《春秋》及《公羊傳》的注解傳統,體現了古代文獻中對語言簡練和等級制度的重視。通過合并叙述弱化次要内容,是春秋筆法的典型表現。

  3. 字義分解

    • 兼:本義為“合并、加倍”,引申為同時涉及多方面(如“兼聽則明”)。
    • 言:指話語、叙述,此處特指書面記載或表述方式。
  4. 相關用法
    常見于經學注解,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時仍具參考價值。近義詞可包括“并稱”“合述”等。

  5. 擴展說明
    該詞反映了古代史書編纂的嚴謹性,通過特定表述區分事件重要性,屬于微言大義的表達手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公羊傳》相關注解或春秋筆法特點,可查閱、4、8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騃庸暗底子蔽泥弊躧鼻煙壺不古不今不自覺差異俦似定章坊陌豐石奉役敷震戆冥槁積寡薄孤絕洪覆徽派火聚火抓葭牆節族祭仆救世軍抉瑕掩瑜鵕鳥空宗了了可見練聲狸鼬龍幡虎纛馬見愁滿腹經綸瞀亂毛錢兒面腆溟溟南疆潘子棚朳三惡道使車石銘授精收音順濟思維能力宿夜然諾題括穨廢文官果文質三統窩窩别别五夜相鼠曉行夜宿西第頌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