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身不能忘記。《禮記·大學》:“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所以沒世不忘也。”《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九年》:“二 荀令 之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亦作“ 沒齒不忘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亭》:“狎弄於危急之中,何怪其沒齒不忘也。” ********* 《國民之薪膽》:“此三甲紀念,實吾民沒齒不忘者也。”
“沒世不忘”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ò shì bù wàng,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一輩子也忘不了,強調對某人或某事的深刻記憶,常用于表達感恩或銘記重要經曆。
核心出處:
源自《禮記·大學》:“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所以沒世不忘也。”
意為君子因敬重賢德、親近親人,小人因安于享樂、追求利益,這些情感使人終身難忘。
其他文獻引用:
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回中也有使用:“長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沒齒不忘大恩。”(注:“沒齒不忘”為同義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禮記》《資治通鑒》等文獻原文。
《沒世不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永世不忘記。
《沒世不忘》的拆分部首是“心”、“世”和“言”,它們分别位于成語的左、中、右三個位置。
《沒世不忘》共有11個筆畫。
《沒世不忘》最早出自明代回族詩人文征明的《北行雜詠》。這句成語表達了對事物的深刻銘記和永不遺忘的态度。
《沒世不忘》的繁體寫法是「沒世不忘」。
在古代,成語《沒世不忘》的漢字寫法為「沒世不忘」。
他是個仇恨分子,對我們的傷害我沒世不忘。
忘記、忘情、忘年之交、忘恩負義
永世不忘、銘記不忘
輕易忘記、快速遺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