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是後的意思、是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是後的解釋

此後;從此。《史記·魏公子列傳》:“是後 魏王 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北史·後妃傳上·昭哀皇後姚氏》:“﹝夫人﹞未升尊位,然帝寵禮如後。是後猶欲正位,後謙不當。”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屯田》:“是後開 易水 、疏 雞距 、修 鮑河 之利,邊屯以次立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是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是後”表示“此後;從此”,用于引出某一事件之後的時間或結果,常見于史書或文言文語境。例如《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即“從此之後,魏王忌憚公子的才能”。

  2. 結構與詞性分析

    • “是”:此處作代詞,指代前文提到的事件或情況,相當于“這”或“此”。
    • “後”:表示時間或順序上的後續,強調前因後果的關聯性。在古漢語中,“後”既可單獨使用(如“之後”),也可與其他詞組合(如“而後”“然後”)。
  3. 古文例證
    典型用例包括:

    • 《北史·後妃傳》:“是後猶欲正位,後謙不當。”(此後仍想冊封正位,皇後謙讓推辭)
    • 宋代曾鞏《本朝政要策》:“是後開易水、疏雞距……邊屯以次立矣。”(從此之後開鑿易水、疏通雞距河……邊疆屯田逐漸建立)。
  4. 現代使用與替代
    現代漢語中,“是後”已較少使用,通常用“此後”“之後”等替代。但在仿古文體或引用典籍時仍可見到,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總結來看,“是後”是文言文中表時間承接的固定搭配,需通過具體語境把握其指代關系。如需進一步了解“後”的更多含義(如君主、方位等),可參考相關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是後

是後是一個詞語,意思是“以後”,表示某個時間點之後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是(日字旁)後(口字旁)。

筆畫數:是(9畫)後(9畫)。

來源

“是後”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在《周易》中,“是”表示“在”,“後”表示“以後”。後來,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是後”,表示“以後”的含義。

繁體

“是後”的繁體字是「是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許多變體。古時候“是後”的寫法較為繁瑣,如「是乎」、「之後」等,表示相同的意思。

例句

1. 我播完電視劇,是後就開始寫作業。

2. 今天下午放學,你在校門口等我,是後我們一起去圖書館。

組詞

是造、是非、是非之地。

近義詞

以後、繼而、其次。

反義詞

以前、之前、前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