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承露囊的意思、承露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承露囊的解釋

唐 開元 十七年,以 玄宗 生日八月初五為千秋節,百官獻承露囊,民間仿制為節日禮品相饋贈。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降誕》:“ 玄宗 開元 十七年,丞相 張説 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誕日為千秋節,百寮有獻承露囊者。” 唐 杜牧 《過勤政樓》詩:“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參閱《唐會要·節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承露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特殊節日禮品,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承露囊是唐玄宗時期為慶祝“千秋節”而出現的禮儀用品,最初由百官進獻,後民間仿制為互贈的節日禮物。該詞本義指承載露水的囊袋,但在曆史語境中具有明确的節日屬性。

  2. 曆史背景

    • 據《封氏聞見記》記載,開元十七年(729年),宰相張說提議将玄宗生日八月初五定為“千秋節”,百官需進獻承露囊以示慶賀。
    • 民間受此影響,亦用絲帛仿制承露囊作為節禮,如杜牧詩句“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便反映了這一習俗的興衰。
  3. 常見誤解澄清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比喻容納許多事物”,但根據唐代文獻及詩歌記載,此詞并無成語化的引申義,其核心含義始終與千秋節的禮儀傳統直接相關。

  4. 文化意義
    承露囊的流行體現了唐代宮廷節慶文化對民間的影響,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帝王誕辰的重視,成為盛唐時期獨特的社會風俗縮影。

  5. 補充說明
    該習俗在安史之亂後逐漸消亡,宋代以後不再見于史料,僅作為曆史典故出現在詩詞中。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唐代節日制度,可參考《唐會要·節日》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承露囊》的意思、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及相關詞語 段落1(h2):承露囊的意思

《承露囊》是一個中文詞語,主要用以形容人們接受别人的賞識或誇獎時表現出快樂、滿足的狀态。這個詞語傳遞了一種被别人贊賞的愉悅心情。

段落2(h2):拆分部首和筆畫

《承露囊》的拆分部首是“手”和“雨”。其中,“手”象征着人的動作或行為,而“雨”則代表了祝福、賞識等正面情感。該詞共有9個筆畫。

段落3(h2):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

《承露囊》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最早見于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它經常被用來形容賈寶玉接受元春的贊賞并感到高興的情景。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承露囊」。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的區别。

段落4(h2):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承露囊》的例句:

1. 他聽到老師表揚他的努力成果時,臉上洋溢着承露囊的笑容。

2. 接受家人的關心和鼓勵,她心裡充滿了承露囊的快樂感。

段落5(h2):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承露囊》相關的組詞有:承受、露天、囊腫、承擔。

《承露囊》的近義詞有:喜笑顔開、得意洋洋。

《承露囊》的反義詞有:不屑一顧、嗤之以鼻。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還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