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士的意思、诚士的详细解释
诚士的解释
诚实之士。《荀子·非相》:“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词语分解
- 诚的解释 诚 (誠) é 真心:诚恳。诚朴。诚实。诚挚。忠诚。心悦诚服。 实在,的确:诚然。诚有此事。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士的解释 士 ì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
网络扩展解释
“诚士”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及字义分解如下:
一、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诚士”指诚实、正直的士人,强调品德上的真诚与守信。
- 诚:意为“真实、真心”,如《荀子》中强调“诚”为立身之本。
- 士:古代指有学识或德行的人,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后泛指读书人、知识分子。
-
语境延伸
在《荀子·非相》中,“诚士”被用来批判不善于表达观点的学者,认为真正的士人应敢于直言(“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二、文献出处与例句
-
经典出处
《荀子·非相》明确提出:“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此句强调“诚士”需兼具学术修养与表达勇气。
-
后世引用
宋代司马光在《和之美二贫诗》中写道:“君诚士林秀,不免青衫卑”,此处“诚士”暗含对才德兼备者的赞誉。
三、构成与用法
- 构词特点:形容词(诚)+ 名词(士),属偏正结构,凸显“士”的核心属性。
- 使用范围:多用于古文及学术讨论,现代汉语中较少见,但可用于强调传统道德观念的场景。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荀子》原文或汉代注疏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诚士》这个词源于汉语,意思是指一个真诚正直的绅士或者有道德操守的人。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言”的简化形,右边是“士”。它的笔画总共有九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汉字的写法较为繁体。在古时候,诚士的写法为「誠士」,其中「誠」是由「言」和「爻」组成,表示言出必行、诚实的意思。「士」则是指一个有学问、品德高尚的绅士。这个词在古代常用于称赞那些忠诚有节、正直善良的人。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是一位真正的诚士,他的诺言从来不会改变。
2. 古代文人常常以诚士为楷模,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真实的人格。
一些与诚士相关的组词有:
1. 诚心:指真诚的心意。
2. 诚实:指说话做事实在可信。
3. 诚信:指守信用、言行一致。
一些近义词包括:贞士、义士、忠士,它们都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但可以对比一些相反的性格特征,比如虚伪、欺诈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