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承歡的意思、承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承歡的解釋

[attend upon and please] 迎合人意,博取歡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

外承歡之汋約兮,谌荏弱而難持。——《楚辭·九章·哀郢》

承歡侍宴無閑暇。——白居易《長恨歌》

承歡膝下

詳細解釋

(1).迎合人意,求取歡心。《楚辭·九章·哀郢》:“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 王逸 注:“言佞人承君歡顔,好其諂言,令之汋汋然。”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2).指侍奉父母。 唐 駱賓王 《上廉使啟》:“冀鹿跡丘中,絶漢機於俗網;承歡膝下,馭 潘 輿於家園。” 唐 孟浩然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泾州觐省》詩:“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高堂雙白髮,所急在糗糧。四壁如 長卿 ,承歡乏水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承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éng huā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迎合人意,博取歡心
    指通過順從或讨好他人(尤其是長輩或地位高者)來獲得對方的歡心。該義項最早見于《楚辭·九章·哀郢》:“外承歡之汋約兮,谌荏弱而難持。”,後常用于描述侍奉君王或權貴的場景,如白居易《長恨歌》:“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2. 侍奉父母,盡孝道
    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孝順與陪伴,如“承歡膝下”即指在父母身邊盡孝,使其感到欣慰。唐代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泾州觐省》中“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即為此意。


二、引申與文學應用


使用示例

  1. 古典語境:
    “佞人承君歡顔,好其谄言”(《楚辭》注)。
  2. 現代語境:
    “老人晚年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兒孫承歡膝下。”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承歡

承歡,古時漢字,含義是接納歡樂、承受歡愉。詞語拆分部首為手和欠,共有12個筆畫。承歡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

來源

《承歡》一詞最早出現于晉代陸機的《贈揚子江二首》:“承歡贈爾來,抱贈天雲州。”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詩詞歌賦,形容接受歡樂或贈與歡樂。

繁體

繁體字中,承歡的寫法為「承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承歡以正楷字體為例:承歡。

例句

1. 微風吹過,大家承歡共樂的音樂會開始了。

2. 她優美的歌聲讓所有人沉浸在承歡的氛圍中。

組詞

承接、歡樂、歡慶、承諾、歡迎。

近義詞

享受、擁抱、懷抱。

反義詞

憂傷、悲哀、沮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