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1904—1965)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美術史論家、篆刻家和美術教育家,其藝術成就和生平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述:
傅抱石原名傅長生、傅瑞麟,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餘。幼年家貧,11歲在瓷器店當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早年受徐悲鴻賞識,1933年赴日本留學,歸國後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1949年後曆任南京畫院院長、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1965年因腦溢血逝世于南京。
原名“瑞麟”,後因仰慕屈原和清代畫家石濤,取“抱石”為號,源自屈原《九章》中“抱石懷沙”的典故,寓意對藝術與氣節的堅守。
繪畫風格
篆刻與書法
青年時期以篆刻聞名,自創“抱石齋”印風,一生治印3000餘方,刀法爽利,風格雅正。
學術貢獻
撰寫《中國繪畫變遷史綱》《摹印學》等200餘萬字論著,系統研究中國美術史和繪畫理論,尤其對顧恺之、石濤的研究影響深遠。
傅抱石與齊白石并稱“南北二石”,是“新金陵畫派”創始人之一。他倡導“筆墨當隨時代”,将傳統技法與現代審美結合,推動了中國畫的革新,被譽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裡程碑人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藝術思想,可參考權威來源如南京博物院資料或《傅抱石傳》等專著。
《傅抱石》是一個中文姓氏加藝術家名稱的組合。其中,“傅”是一個姓氏,“抱石”則是藝術家傅抱石的藝名。
《傅抱石》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
《傅抱石》來源于藝術家傅抱石的名字。傅抱石(1908-1965)是中國現代畫壇的重要藝術家,擅長山水畫和花鳥畫。他的作品以自由、大氣、寫意的風格而著稱。
《傅抱石》的繁體寫法為「傅抱石」,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傅抱石》以繁體字寫法為主,與現代寫法相比,可能略有不同。
1. 我非常喜歡傅抱石的山水畫。
2. 看着傅抱石的作品,我仿佛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
1. 抱石:形容人擁抱着石頭。
2. 傅姓:其他以“傅”字為姓氏的人。
3. 抱:指用手臂抓住或緊握物體的動作。
4. 石:泛指各種石頭或礦物。
傅抱石的近義詞可以視為其他具有相似藝術風格或技法的畫家的名字。
傅抱石的反義詞可以是不具備類似藝術風格或技法的畫家的名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