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懲惡勸善的意思、懲惡勸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懲惡勸善的解釋

懲罰邪6*惡,勸勉向善。語本《左傳·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春秋》之義也,以懲惡勸善為先。” 宋 龔鼎臣 《東原錄》:“《詩》者或逸樂而興,或悲哀而作,内經夫婦,外正君臣,雖孤憤必申,雖輿言必達,懲惡勸善之理於是乎明;感新懷舊之情於是乎見。”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所謂文學上的人道主義,當然不是庸俗的普渡衆生,也不是懲惡勸善。”亦省作“ 懲勸 ”。《後漢書·仲長統傳》:“信賞罰以驗懲勸,糾遊戲以杜姦邪。”《舊唐書·于志甯傳》:“大小鹹書,善惡俱載,著懲勸於簡牘,垂褒貶於人倫。”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物質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趣於膚淺,今以此優美而崇大之,則高潔之情獨存,邪穢之念不作,不待懲勸而國乂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懲惡勸善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懲惡勸善”是漢語中具有道德教化意義的成語,指通過懲戒惡行、褒揚善舉來引導社會風氣。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成語的核心含義為“懲治邪惡以勸勉向善”,強調以法律或道德手段規範行為,實現揚善抑惡的社會功能。

從構詞角度分析,“懲惡”與“勸善”構成并列結構,前者體現對負面行為的制裁,後者側重對正向價值的激勵。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左傳·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 說明其在先秦時期已作為重要的倫理準則存在。

在語義演變中,該成語逐漸從曆史評價标準擴展為社會治理理念。現代漢語語境下,既可用于司法領域指代法律的懲戒教育功能,也可用于描述文藝作品通過正反人物塑造傳遞價值觀的創作原則。例如《中國倫理思想史》中強調,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德刑相輔”的治理智慧。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2. 中華書局《左傳譯注》
  3. 中國社會科學網《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理論邏輯》
  4.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文藝倫理學視域下的叙事功能研究》
  5. 國學網《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懲惡勸善”是一個成語,讀音為chéng è quàn shàn,其核心含義是懲罰惡人、勸勉向善,旨在通過懲戒與激勵引導社會道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 懲:責罰、懲戒;勸:勉勵、鼓勵。
    • 聯合意為:懲罰邪惡行為,獎勵良善之舉,以達到教化目的。
  2. 出處
    源自《左傳·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注:部分文獻誤作“成公四十年”,但高權威性來源如、4、10均明确為“十四年”)。


用法與特點


文化背景


應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左傳》相關背景,可參考、4的延伸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按勞取酬白麻本固邦甯冰蕤步頭車架籌計逮累呆物彈盡糧絕儋石之儲钿車低徐反正還淳分詞封題浮糧谷耗規彠滾瓜流水河清兵士黃面瞿昙惶怯嘩伍昏敝渾鐵就聘課獲寇害狂态淩霜隆中沒地裡母金凝澱偶時賠貼謙恭虛己汧隴僑滙期會商同稍勝一籌笙煖世及實際上霜典馊臭貪心天琛通榜蛻骨土業吳妝銷注狎習祫享媟亵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