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狂放的态度;輕狂的姿态。 宋 陸遊 《福建到任謝表》:“念臣流落有年,尚未除於狂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為師者問志於羣弟子,三子皆整頓以對,至於 曾點 飄飄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來,何等狂态。” 清 方文 《擊缶行留别韓子任》詩:“纖腰宛轉似無力,狂态拖沓疑有情。”
(2).瘋癫的樣子。《紅樓夢》第五七回:“﹝ 湘雲 ﹞便将他病中狂态形容給他瞧,引的 寳玉 自己伏枕而笑。”
狂态(kuáng tài)指人表現出的狂妄、放肆或失去常态的舉止神态,多帶有貶義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及用法:
狂妄放肆的态度
指言行輕狂、傲慢無禮的狀态。
例:他酒後露出狂态,言語間多有不敬。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55頁。
失去常态的舉止
形容因情緒失控(如極度興奮、憤怒)而表現出的異常行為。
例:得意忘形之際,難免現出狂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27頁。
言行張揚
如誇誇其談、蔑視他人,常見于“恃才狂态”(自恃才華而目中無人)。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230頁。
情緒失控
多因極端情緒(如狂喜、暴怒)導緻行為失常,如“癫狂之态”。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狂”字條。
綜合來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語文出版社,2003年,第789頁;《中國古典文學辭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以上釋義及用例均引自權威漢語工具書,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内容可靠性。如需進一步查證,可參考紙質版或官方電子數據庫(如《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狂态”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狂放不羁的态度或輕浮姿态() 指行為放縱、不受拘束的狀态。例如:
瘋癫失常的樣貌() 多用于描述精神異常或病中失控的表現。如《紅樓夢》第五十七回,史湘雲向寶玉描述他發病時的瘋癫狀态,稱為“病中狂态”。
二、文學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常出現在古典詩文裡,通過對比強化情感。例如陸遊詩句“壯心自笑老猶在,狂态極知人不容”,既表達豪情未減,又暗含對世俗不容的無奈。
三、近反義詞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實際運用需結合具體語境。
磅秤抱布貿絲補給成婚除數崔美善存單當面叨昧堤圍二六時飜手雨飛粟感夢感生帝光熱珪社合成詞環球乎而剪截鋪緝私齎送疾言厲氣橘化為枳口口聲聲廥庫勞爵類例領覽柳聖花神鹿栅覓索缥缈劈裂親将親谒遒拔驅羊舊節認死扣兒日球若鞮山吏部士望飾妝説堂熟娴頌鐘碎芳貪苛陶性庭午同羁頭魚宴推蹑馱絨讬賞萬事不求人無定準蟏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