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賊寇之害。《後漢書·質帝紀》:“ 九江 、 廣陵 二郡數離寇害,殘夷最甚。”《三國志·魏志·王觀傳》:“此郡濱近外虜,數有寇害,雲何不為劇邪?”《三國志·魏志·何夔傳》:“ 長廣縣 人 管承 ,徒衆三千餘家,為寇害。”
“寇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敵對勢力或盜賊帶來的侵擾與破壞,常與戰争、社會動蕩等場景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曆史典籍。
《寇害》是一個常用的詞彙,通常表示遭受困擾、騷擾以及遭受害處。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組織、社群或者國家等受到外界的傷害、侵擾以及壓迫。
《寇害》的部首是「宀」,它是一個漢字的部分,表示與屋頂相關的事物。它所含有的筆畫為 3 畫。
《寇害》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寇」指的是外來入侵者或者敵對勢力,「害」表示對某物或某人的傷害、損害。
《寇害》的繁體字為「寇害」。
古代漢字中的「寇」的寫法為「寸⺀玉」,而「害」的寫法為「宀可」。
1. 這個國家多年來一直受到鄰國的寇害。
2. 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以避免遭受寇害。
寇國、寇盜、寇仇、作寇
侵害、傷害、損害、虐待
保護、庇護、守護、安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