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霜的意思、淩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霜的解釋

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潔,堅貞不屈。 南朝 宋 謝惠連 《甘賦》:“嘉寒園之麗木,美獨有此貞芳;質葳蕤而懷風,性耿介而淩霜。” 唐 李白 《鳴雁行》:“客居煙波寄 湘 吳 ,淩霜觸雪毛體枯。” 清 吳定 《示諸生書》:“澗松所以能淩霜者,藏正氣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畜至精也。” 楊朔 《寄亞非作家會議》:“收獲完畢就該翻耕土壤,播種上淩霜傲雪的冬麥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淩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淩霜”字面指抵抗霜寒,常用于比喻人的高潔品格與堅貞不屈的精神。該詞由“淩”(超越、抵禦)和“霜”(寒冷環境)組成,強調在逆境中保持堅韌。

二、出處與文學象征

最早見于南朝宋謝惠連的《甘賦》:“性耿介而淩霜”,以植物耐寒特性喻人品格。唐代李白《鳴雁行》中“淩霜觸雪毛體枯”進一步強化了其象征意義,體現對困境的直面态度。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比喻:多用于贊頌梅花、松柏等耐寒植物,引申形容人的氣節,如“傲雪淩霜”。
  2. 現代引申:可描述職場、學業中不畏挑戰的精神,如“淩霜前行”。
  3. 姓名寓意:作為名字時,寄托了不屈不撓、智慧超群的期望。

四、相關成語與詩句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文用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淩霜》的意思

《淩霜》是一個詩歌的名字,意為“懸挂在霜中”。它被用來形容寒冷的冬日,寓意着寒冷和孤獨。這個詞在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以表達作者對冬季寒冷環境和人類情感的描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淩霜》的拆分部首是“冫”和“雨”,部首“冫”表示冰冷的意思,而“雨”則表示雨水。這兩個部首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冰冷的雨水,即霜。

按照傳統的筆畫計算方法,淩(ling)的筆畫數是11,霜(shuang)的筆畫數是15。

來源

《淩霜》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淩胡》中,用于描繪寒冷的冬天。

繁體

《淩霜》的繁體字是「淩霜」,發音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淩字的寫法有些不同。它曾經寫作「陵」,意為懸挂。而霜字的寫法也有變化,曾經寫作「雙」,意為冰凍的雨。

例句

1. 潇潇暮雨中,他淩霜獨自行走。

2. 寒冷的冬夜,淩霜之下的花兒堅強地盛開。

組詞

淩冽(língliè):形容寒冷而犀利。

霜寒(shuānghán):寒冷的冬天。

淩厲(línglì):形容淩冽而威嚴。

近義詞

冰霜、寒霜、冷霜

反義詞

暖陽、夏日、溫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