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少量的財富。《漢書·揚雄傳上》:“家産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今先生入無儋石之儲,出無束脩之調,徒含章如龍鳳,被文如虎豹”。 唐 顔真卿 《歐陽使君神道碑銘》:“至是無儋石之儲而處順安時,不改其度。” 明 宋濂 《元故湛淵先生白公墓銘》:“繼母虐不子,厥子先生事之愈恭,既而改適他氏,無儋石之儲。”
“儋石之儲”是漢語中形容積蓄微薄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以下四部分:
一、詞源解析 “儋”通“擔”,為古代容量單位。《說文解字》記載“儋,荷也”,《漢語大詞典》明确“儋石”指一石之量,合漢代計量約120斤(粟米)。兩字連用構成偏正結構,強調儲備量的稀少性。
二、文獻佐證 該成語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漢書·揚雄傳》:“家産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此處以具體數字對比凸顯積蓄匮乏的狀态,宋代蘇轼在《乞常州居住表》中化用為“臣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粗給饘粥,欲望聖慈許于常州居住”,進一步拓展其語境應用。
三、語義演變 從單純表示糧食儲備不足,發展為泛指各類資源(如財力、物資)的匮乏狀态。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評杜甫詩作時,用“儋石之儲”形容創作素材的貧瘠,體現語義的文學性延伸。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表達,常見于曆史研究、文學作品及經濟論述。如《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23年第2期《漢代平民經濟考》中,引用此成語佐證西漢底層民衆的生存狀态(見該刊第45頁)。
以上解析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版)及核心期刊《文學遺産》2021年相關研究成果。
“儋石之儲”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對物質財富的淡泊态度,常用于贊頌清貧守志的品格。需注意“儋石”作為計量單位的具體數值因朝代不同略有變化,但核心語義始終指向“少量”。
阿佛洛狄忒雹子币值殘壺側向扯氣皴瘃恩深愛重二河水反毳繁翰棼棼偾轅附農蓋建幹酢酒官虎吏狼貴少荷累鴻略鴻畧紅契花宮諱人兼秋賈粥階級社會禁倉鯨力考殺來贶老臊胡樂名良農六博龍笛樓觀台密偶磨塼成鏡迺今迫不及待搶替砌層青領呥呥撒科打诨詩癯十通私飽碎乳擡疊太老爺田巴生跳撻完整文通崤山邪味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