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固邦甯的意思、本固邦甯的詳細解釋
本固邦甯的解釋
謂人民安居樂業則國家太平。《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孔 傳:“言人君當固民以安國。”京劇《串龍珠》:“自古道,立國基,民為邦本;衣食足,知榮辱,本固邦甯。”
詞語分解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 甯的解釋 甯 (寧) í 平安,安定:甯靜。甯谧。息事甯人。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視父母:甯親。歸甯。 守父母之喪,喪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甯三年”。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别稱。 中國甯夏回族自治區的簡
網絡擴展解釋
“本固邦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強調人民作為國家根基的重要性。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釋義
指人民安居樂業是國家的根本,隻有根基穩固,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民本”思想,主張統治者需以民衆福祉為治國基礎。
二、出處與原文
- 典籍來源:最早出自《尚書·五子之歌》,原文為:“民惟邦本,本固邦甯。”(《書·五子之歌》)
- 曆史背景:相傳為夏朝君主太康失國後,其弟與五位臣子反思治國教訓所作,強調若輕視民衆則導緻政權動蕩。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并列式成語,由“本固”與“邦甯”兩部分組成,前者表根基穩固,後者表國家安定。
- 使用場景:多用于政治論述或勸谏語境,作賓語或定語,如“治國需知本固邦甯之理”。
四、思想延伸
- 儒家發展:孔子提出“安民利民”,孟子主張“民貴君輕”,均繼承此思想。
- 現代意義: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相通,強調民生保障對國家穩定的作用。
五、近義表達
- 本固枝榮(形容基礎穩固則整體繁榮)
- 國泰民安(直接描述國家與民衆雙方面的安定狀态)
如需查閱原始文獻或更多例證,可參考《尚書》相關注釋及京劇《串龍珠》中的化用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本固邦甯》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種固本培元、保家衛國、保障國家安定的重要舉措。該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本:木字旁,共5畫;
- 固:囗字框,共8畫;
- 邦:邑字旁,共7畫;
- 甯:宀字旁,共8畫。
《本固邦甯》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季氏》。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些略微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但基本上保持了以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例如,《說文解字》中将“本”寫作“㔾”、“固”寫作“志”、“邦”寫作“邨”。
以下是一些關于《本固邦甯》成語的例句:
1. 作為一名公民,我們要努力修身齊家,以保障國家的穩定。
2. 隻有通過本固邦甯的舉措,才能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其他與《本固邦甯》相關的詞彙包括:
- 組詞:本心、固執、國家、平靜;
- 近義詞:修身立家治國平天下;
- 反義詞:荒廢散亂治亂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