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簿的意思、丞簿的詳細解釋
丞簿的解釋
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 明 徐渭 《贈吳宣府序》:“丞簿畏得禍,不敢動氣。”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筮仕·待接役》:“前官廣文丞簿,附有書劄。”
詞語分解
- 丞的解釋 丞 é 幫助,輔佐:丞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丞。縣丞。 古同“承”,秉承。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簿的解釋 簿 ù 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 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 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後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網絡擴展解釋
“丞簿”是古代官職名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丞簿指州郡中輔佐主要官員的佐官,包括“丞”和“主簿”兩類職位,主要負責協助處理文書、行政等事務。
二、結構解析
- 丞(chéng):
古代輔佐主要官員的官吏,如“府丞”“縣丞”,職責包括協助決策、執行政務等。
- 簿(bù):
本指記錄事務的冊籍,後衍生為主簿的簡稱,負責文書管理、檔案登記等具體事務。
三、曆史用例
- 明代徐渭在《贈吳宣府序》中提及“丞簿畏得禍,不敢動氣”,反映丞簿在官場中的從屬地位。
-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記載官員交接時需處理“前官廣文丞簿”遺留的文書,說明其職責與文書管理密切相關。
四、職能範圍
- 行政輔助:協助州郡長官處理日常事務。
- 文書管理:記錄檔案、起草公文,如祭祀典禮中需監督宰割流程并記錄。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6、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丞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官員的筆錄或記錄。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丨”和“⺮”。字形結構相對簡單,一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原本表示的是宰相或大臣的筆錄。
《丞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而在古代,丞簿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上仍然保持了其基本的形狀和含義。
以下是一個用《丞簿》這個詞組成的例句:“他負責書寫丞簿,記錄官員們的各種活動。”此例句中,“丞簿”被用來表示負責記錄的官員的工作職責。
除了《丞簿》這個詞外,還可以使用相關的詞語來表達類似的意思。例如,“記錄、記事、紀錄、記載、筆錄”等都可以用來替代《丞簿》。
在近義詞方面,你可以使用其他詞語來指代與《丞簿》相反的意思。反義詞有“遺忘、遺失、删除、抹除”等詞語,它們表示忘記或删除記錄的行為。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