嵞山的意思、嵞山的詳細解釋
嵞山的解釋
(1).即 塗山 。山名,即 浙江省 的 會稽山 。相傳 夏禹 大會諸侯于此。《說文·屾部》:“嵞, 會稽山 也。” 段玉裁 注:“蓋 大禹 以前名 嵞山 , 大禹 以後則名 會稽山 。”
(2).即 塗山 。 嵞山國 ,古國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東南。《說文·屾部》:“嵞……一曰 九江 當塗 也。” 段玉裁 注:“一曰者,别一義。謂 嵞山 在 九江 當塗 也。《地理志》:‘ 九江郡 當塗 。’ 應劭 曰:‘ 禹 所娶 塗山氏 國也。’”《楚辭·天問》:“ 禹 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 嵞山 女,而通之于 台桑 ?” 洪興祖 補注引 蘇鹗 《演義》雲:“《文字音義》雲:‘ 嵞山 ,古國名, 夏禹 娶之。’”《宋書·樂志一》:“ 禹 省南土, 嵞山 之女令其妾候 禹 於 嵞山 之陽。”參見“ 塗山 ”。
詞語分解
- 嵞的解釋 嵞 ú 〔嵞山〕山名,同“塗山”,即“會稽山”,在中國浙江省。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 山的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争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嵞山”的詞義解釋如下:
-
地理名稱
嵞山即“塗山”,有兩種不同地理位置所指:
- 浙江會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紹興市,是夏禹會盟諸侯的地點。據《左傳》等史料記載,大禹在此召開諸侯會議,标志着夏王朝的建立。
- 安徽嵞山國:古國名,位于今安徽省懷遠縣東南,與荊山隔淮河相望,是古代塗山氏部族的聚居地。
-
曆史與文化意義
- 浙江會稽山的嵞山因大禹治水傳說而聞名,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象征地之一。
- 安徽嵞山國則與“禹娶塗山女”的傳說相關,被認為是夏啟的出生地,具有早期部落聯盟的政治意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史記》等古籍,或訪問的原始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嵞山是一個擁有豐富文化曆史的地名。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包含了“山”和“丿”兩個部首。它的拆分部首是“山”和“丿”,其中“山”是一個指示物品與山相關的部首,而“丿”則是一個表示斜線的部首。
根據字形結構的特征,嵞山的總筆畫數為11筆:部首“山”的三畫和部首“丿”的一畫,加上“嵞”這個字的本身的七畫。這使得嵞山的字形比較複雜,書寫起來也稍微有些繁瑣。
嵞山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族先民。相傳,在古時候的嵞山上,居住着一個古族群體。他們以種植糧食和養殖為生,生活在嵞山的青山綠水之間。嵞山因此成為了這個古族的居住地名,并逐漸傳承下來。
由于曆史的發展和地域的變遷,嵞山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保留下來。在繁體中,“嵞”字保持不變,而“山”字則在書寫時稍微有些變化。但總體來說,繁體字和簡體字的意思是相同的,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在古時候,嵞山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一些筆畫和字形的細節也有所差異。不過,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嵞山的意義和概念都是相似的,都指代着一個地名。
以下是一個例句,用來說明嵞山這個詞的用法和意義:“嵞山是我家鄉的名山,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秀麗的自然風光。”
至于嵞山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這些因素沒有具體的相關信息提供,可能需要查閱更詳細的資料來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