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承教的意思、承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承教的解釋

(1).接受教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願安承教。” 趙岐 注:“願安意承受 孟子 之教令。”《戰國策·趙策二》:“承教而動,循法無私,民之職也。”《史記·樂毅列傳》:“自以為奉令承教,可幸無罪。”

(2).用作謙詞,言接受教誨。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所論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詳焉。”《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 徐禦史 起身相謝道:‘承教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髻》:“今已同裡,旦晚可以承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承教”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接受教令
    指恭敬地接受上級或長者的指令、教導。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對權威的遵從。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寡人願安承教”,即梁惠王表示願意接受孟子的教導。

  2. 用作謙辭,表示接受教誨
    在對話或書信中,表達虛心向對方請教或感謝對方指導的謙遜态度。如宋代曾鞏在《寄歐陽舍人書》中寫道“敢不承教而加詳焉”,即體現對他人學識的尊重。


二、使用場景


三、古文例證

總結來看,“承教”既包含對權威指令的服從,也表達人際交往中的謙遜态度,古今語義一脈相承。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好的,讓我來回答你關于《承教》這個詞的問題。

意思:

《承教》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尊敬地接受他人的教誨或指導。它常用于向長輩、師長或有經驗的人表示自己虛心學習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承教》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右邊是“言”部。它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承教》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意思是接受教誨和允許教導。

繁體:

在繁體字中,“承”和“教”的形狀沒有太大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寫作《承教》時,“承”的形狀可能會稍有變化,但總體上與現代沒有太大區别。

例句:

他虛心承教,不斷進步。

組詞:

承認、承擔、承辦、承受。

近義詞:

接受指導、聽取教誨、虛心學習。

反義詞:

不屑一顧、自大、拒絕學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