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梁。《南齊書·東昏侯紀》:“猶不能足,下 揚 、 南徐 二州橋桁塘埭丁計功為直,歛取見錢,供太樂主衣雜費。”
“橋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text{qiáo héng}$(注音:ㄑㄧㄠˊ ㄏㄥˊ),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
指橋梁的骨架式承重結構,屬于工程術語,強調橋梁的支撐框架功能。這一解釋側重現代工程語境下的技術性定義。
《南齊書·東昏侯紀》中記載:“下揚、南徐二州橋桁塘埭丁計功為直……”,此處“橋桁”指代橋梁整體,反映古代文獻中對橋梁的統稱。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專業文獻或曆史文本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橋梁制度,可參考《南齊書》相關章節。
《橋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于支撐橋梁的橫梁或承重構件。
《橋桁》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0。
《橋桁》是一種源自漢字的詞語,也有繁體字形式。“橋”字在繁體中是「橋」,而“桁”字在繁體中是「橫」。這些繁體字形式主要在港澳台地區使用。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橋梁的橫梁構件以及承重部分通常用“橫”字來表示。這種寫法反映了曆史上人們制造橋梁的方式和材料。
1. 橋梁工程師設計了堅固的橋桁結構來支持橋梁的重量。
2. 這條寬敞的橋梁上有多根橋桁,使其能夠安全地承載車輛和行人。
1. 承重橋桁
2. 橋桁結構
3. 橋桁支撐
4. 橋桁材料
1. 橋梁橫梁
2. 支撐構件
3. 橋梁承重部分
1. 懸索橋
2. 拱橋
3. 斜拉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