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牂的意思、敦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牂的解釋

古稱太歲在午之年為“敦牂”,意為是年萬物盛壯。《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 郝懿行 義疏:“《占經》引 李巡 雲:‘言萬物皆茂壯,猗那其枝,故曰敦牂。’”《史記·曆書》:“商橫敦牂 後元 元年。” 張守節 正義:“ 孫炎 注《爾雅》雲:敦,盛也。牂,壯也。言萬物盛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敦牂”是一個古代天文曆法術語,主要用于太歲紀年體系。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釋

“敦牂”指太歲運行到午位(即地支“午”)的年份,象征萬物生長旺盛、強壯豐茂的狀态。該詞出自《爾雅·釋天》,其中記載:“(太歲)在午曰敦牂”,漢代學者李巡注解為“萬物皆茂壯,猗那其枝”(形容植物枝繁葉茂)。

二、單字解析

  1. 敦:此處取“盛大、豐茂”之意,與單獨作形容詞時的“厚道、誠懇”含義不同。
  2. 牂:原指母羊(《詩經·小雅》有“牂羊墳首”),但在組合詞“敦牂”中引申為“強壯、盛壯”。

三、文獻例證

四、特殊說明

需注意該詞屬于專業古天文術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單獨使用時,“牂”仍保留“母羊”的本義(如《詩經》用例),但在“敦牂”組合中特指紀年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牂這個詞是指一種古代的錢币,在中國古代是一種流通貨币。關于敦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敦的部首是言字旁,牂的部首是牛字旁。敦牂總共有12筆畫,其中敦是7畫,牂是5畫。 敦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商周時期,當時敦牂是商朝通行貨币。繁體字“敦牂”與簡體字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敦牂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敦字寫作“殿”,牂字寫作“羊牙牙牙牙”,牙字表示牛的角。這種寫法體現了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商賈們使用敦牂進行交易。 2. 這塊敦牂是我祖傳的。 敦牂可以組成一些詞語,比如敦牂币(古代貨币名稱),敦牂紋(古代錢币上的花紋),敦牂镯(古代飾品)等。 關于近義詞,敦牂可以與其他古代貨币名稱相類比,如貝、布、金、錢等。 反義詞方面,敦牂沒有具體的反義詞,因為它本身代表一種貨币形式。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也歡迎繼續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