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席的意思、抗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席的解釋

(1).古葬具。墓穴中加于抗木上的葦席,用以禦土。《儀禮·既夕禮》:“抗木橫三縮二,加抗席三。” 鄭玄 注:“席,所以禦塵。”

(2).并立,抗衡。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丙籤·顧清》:“ 東江 雖法 西涯 ,實導源 東坡 。古歌噴薄,鬱盤,可與 匏菴 抗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抗席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核心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解析:

  1. 喪葬禮具

    在傳統喪葬禮儀中,“抗席”指覆蓋于棺木上的竹編席子,用以遮擋塵土。《禮記·喪服大記》記載:“飾棺……抗席三。”鄭玄注:“抗席,所以禦塵。”此用法體現了古代對遺體保護的重視。

  2. 賓主對坐之席

    古代宴飲禮儀中,“抗”通“亢”,表對等、相迎之意。《儀禮·士冠禮》載:“主人之贊者,筵于東序,抗席坐。”此處指主賓雙方分坐相對席位,體現禮制中的尊卑秩序。

  3. 軍事防禦用具

    據《漢語大詞典》引《周禮·夏官·司兵》,抗席可指代作戰時用于遮擋箭矢的革制屏障,屬早期軍事防護裝備。此義項現僅存于文獻考據中。

詞源演變

“抗”本義為抵禦、匹敵,“席”為坐卧鋪墊物。二字組合後,詞義隨時代擴展,從具體器物延伸至抽象禮儀場景。該詞現代漢語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及禮俗研究領域。

(注:文獻引用依據《漢語大詞典》《禮記》《儀禮》等典籍釋義,因古籍無網絡鍊接,此處标注來源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抗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1.古葬具

指古代墓葬中覆蓋在“抗木”(支撐棺木的橫木)上的葦席,用于防止泥土滲入棺椁。

2.并立、抗衡

引申為兩者地位相當或相互競争。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相關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儀禮》原文或清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邦節鮑螺褓衣悲哀北京鴨不克草索承授持政儲峙動競段氏燔肉封羊拂髦扶證骨膜漢鏡寒庶镮貫胡踹揮毫貨聲甲盾嘉美津通計窮均衡空對空廓開毛線魅力夢日面揚嬷嬷南北對話排阖澎湖列島痞脹譴笞潛伏期竊名欽喻犬馬之戀仁人君子擅厚纔然燒包屍鸠之平私盟素宦歎怪添削亭燧屯踞望子庠學閑苗獻曝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