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羁譴的意思、羁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羁譴的解釋

亦作“羇譴”。貶谪流放。 唐 王昌齡 《送任五之桂林》詩:“羇譴同繒綸,僻幽聞虎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羁譴”為漢語複合詞,由“羁”和“譴”二字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層:

  1. 本義解析

    • “羁”原指馬籠頭,引申為束縛、拘束,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羁旅之臣”即表寄居受束之意。
    • “譴”本義為責備、處罰,如《詩經·小雅·小明》載“畏此譴怒”,後衍生出官吏貶谪之義。
  2. 組合詞義 “羁譴”多用于古代文獻,指因過失遭貶谪流放,同時隱含人身受限的狀态。例如明代《萬曆野獲編》記載官員“受羁譴于瘴疠之地”,既強調貶谪懲罰,亦暗含環境對身心的雙重束縛。

該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但在研究古代職官制度或曆史事件時仍具參考價值。權威釋義可參見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羁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詞義
    該詞由“羁”(束縛、寄居)和“譴”(責備、降職)組合而成,意為因罪被貶谪并流放他鄉,包含被束縛與遠離故土的雙重含義。例如唐代王昌齡詩句“羇譴同繒綸,僻幽聞虎豹”,即描述被貶流放的境遇。

  2. 異體與出處

    • 亦寫作“羇譴”,屬異體字形式。
    • 主要見于古典文獻,如《送任五之桂林》一詩,反映古代官員因政治過失受罰的現象。
  3.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文學賞析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谪、流放的内涵。

若需進一步探究相關詩詞背景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全唐詩》或唐代貶官制度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鼇釣巴巴急急邊禍兵無常勢避匿伯甸察探宸慈尺木大盜黛尖氮肥調法函裝厚古薄今還必須華實交口稱譽鯨吞汲善九大行星舊丘君遷開鏡夔牙勞結六老路口驢馬頭履足差肩麥黃水貓熊闵兇譜傳僑彙青出于藍秦烏人多口雜儒學三風太守三擊掌散局傷悔神秘屍陀林實物水西寺松畹算命先生沓來譚天說地坦迤彤芝蓋投胎屯糧望表知裡婉戀喂餓為期不遠瞎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