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愛利的意思、愛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愛利的解釋

謂愛護、加惠于他人。《莊子·徐無鬼》:“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功,緻其所惡則散,愛利出乎仁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天常以愛利為意,以養長為事,春秋冬夏皆其用也。” 漢 賈誼 《新書·道術》:“親愛利子謂之慈,反慈為嚚;子愛利親謂之孝,反孝為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愛利”是古漢語中的合成詞,由“愛”與“利”二字組合構成,其核心含義為“貪圖利益”。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愛”在此處取“貪求、吝惜”的引申義,“利”指財物或好處,二字連用表示對私利的強烈追求。該詞常見于先秦文獻,如《荀子·富國》中“故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歾頸也,愚莫大焉”,王先謙注引楊倞曰:“貴生謂自厚其生,愛利謂貪求貨利”,揭示了“愛利”隱含的負面價值判斷。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愛”在《說文解字》中本義為“行皃”(行走的樣子),後經詞義引申産生“吝惜財物”的含義;“利”甲骨文字形從禾從刀,表示以刀割禾獲得收益,二者結合精準傳達了物質利益攫取的行為特征。這種構詞法符合古代漢語中“同義連文”的構詞規律,同類詞語如“愛財”“貪利”等均屬此類。

現代漢語中,“愛利”一詞使用頻率較低,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哲學倫理讨論等專業領域。學者在分析儒家義利之辨時,常引《荀子·榮辱》“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等句,佐證古代思想家對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的批判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

“愛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愛護并給予他人利益,強調通過關懷與惠澤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愛利”由“愛”(愛護)與“利”(利益)組合而成,指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并為其謀取福祉。這一概念體現了儒家思想中“仁”與“義”的結合,即通過實際行動惠及他人。


二、文獻出處與延伸

  1. 《莊子·徐無鬼》
    原文提到:“愛之則親,利之則至……愛利出乎仁義。”此處強調“愛利”是仁義的外化表現,通過關愛與利益分配凝聚人心。

  2. 董仲舒《春秋繁露》
    提出“天常以愛利為意”,将“愛利”上升為自然法則,類比四季滋養萬物,主張統治者應效法天道,以愛利養民。

  3. 賈誼《新書·道術》
    從倫理角度闡釋:“親愛利子謂之慈,子愛利親謂之孝”,将“愛利”融入家庭關系,定義慈孝的本質。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哲學讨論中,描述以利他為核心的道德行為,如治國理念(“愛利養民”)、家庭倫理(“慈孝之道”)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春秋繁露》等原著,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門詩安常處順榜谕駁舛陳條樗朽颠窨洞漏妒婦芳烈奮進撫哭晐備革留亘古通今駭籲漢語大字典華北平原甲地降口剪薙桀慢鶄莊雞子兒坎侯兩舉軨服領口龍虎氣鹵瘠輪人慢棄面究木變石刨分兒辟稱仆仆道途檠架秦客氣象戰七星草辱身敗名讪妄設誓設飨水光接天帨鞶四陳四海昇平死肌湯井天話天籁閣投間抵隙抟香弄粉汍波王孟無躁相惡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