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ste one's words] 談話一無所獲
“白費口舌”是一個現代漢語中常用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說了很多話卻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或對方未理解、未接受。常用于形容溝通無效的場景,例如勸說、争辯或解釋未果。
2. 用法與結構
3. 近義詞與對比
4. 使用場景示例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口語和非正式語境,書面表達中可替換為“徒勞無功”等更中性的詞彙。
《白費口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話勞神費力,但卻沒有任何效果或結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白費口舌》的部首是白(bái),筆畫為7。
來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三年》這篇古文中。原文是:“雖聚言堂之上,無益于治。白于推中者。”意思是說雖然在讨論事情的地方勸說他人,但對處理問題沒有任何好處。
繁體:繁體字為《白費口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他一番勸說後,那個固執的人依然沒有改變主意,隻是白費口舌而已。
組詞:費口舌、白費力氣。
近義詞:徒勞無功、枉費功夫。
反義詞:見效快速、得到回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