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ste one's words] 谈话一无所获
“白费口舌”是一个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说了很多话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对方未理解、未接受。常用于形容沟通无效的场景,例如劝说、争辩或解释未果。
2. 用法与结构
3. 近义词与对比
4. 使用场景示例
提示:该成语多用于口语和非正式语境,书面表达中可替换为“徒劳无功”等更中性的词汇。
《白费口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话劳神费力,但却没有任何效果或结果。
拆分部首和笔画:《白费口舌》的部首是白(bái),笔画为7。
来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三年》这篇古文中。原文是:“虽聚言堂之上,无益于治。白于推中者。”意思是说虽然在讨论事情的地方劝说他人,但对处理问题没有任何好处。
繁体:繁体字为《白費口舌》。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
例句:他一番劝说后,那个固执的人依然没有改变主意,只是白费口舌而已。
组词:费口舌、白费力气。
近义词:徒劳无功、枉费功夫。
反义词:见效快速、得到回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