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牧的意思、伯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牧的解釋

古代地方長官的泛稱。語出《禮記·王制》“州有伯” 鄭玄 注:“ 殷 之州長曰伯, 虞 夏 及 周 皆曰牧。” 明 方孝孺 《後樂齋記》:“匹夫而憂天下,無位而論世事,時俗以為狂而君子之所取也。以言乎位,内而公卿大夫,外而伯牧守令,祿豐者任榮,職要者憂重,匹夫固若無與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伯牧”是古代對地方長官的泛稱,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

  1. 詞源解析
    該詞源自《禮記·王制》中“州有伯”的注釋。根據鄭玄的考證,殷商時期稱州長為“伯”,而虞夏(堯舜時期)和周代則稱“牧”。兩者合稱“伯牧”,成為地方行政長官的代稱。

  2. 曆史演變

    • 殷商:州級行政長官稱“伯”;
    • 虞夏與周代:同級别官員改稱“牧”;
    • 後世引用:如明代方孝孺在《後樂齋記》中,将“伯牧”與“公卿大夫”“守令”并列,指代中央到地方不同層級的官員。
  3. 其他引申解讀
    有觀點将“伯”解為長輩、“牧”解為管理,引申為“引導民衆的長者”,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的擴展解讀。

  4. 現代應用
    作為人名時,“伯牧”被賦予謹慎、關懷等寓意,但屬于現代姓名學範疇,與古義無直接關聯。

該詞核心含義指向古代地方行政官職,具體名稱隨朝代更疊變化,需結合文獻語境理解。次要引申義缺乏權威支撐,建議以《禮記》鄭玄注為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伯牧(bó mù)這個詞是指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種神奇的神獸,形似牛,是神話中的一種守護神。它常常被描繪成一個身形龐大、威猛的動物,擁有強大的力量和神奇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牛(牜,3畫)和木(木,4畫),共計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和文化故事。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關于伯牧的描寫,它常常被描述為在山林之間遊蕩、守護百姓的神獸。 在繁體字中,伯牧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書寫方式多種多樣,書寫習慣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關于伯牧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多種形式,但具體的寫法沒有确切的資料記載。 以下是關于伯牧的一個例句:當年,伯牧守護着這片土地,使得人們生活安定而祥和。 關于伯牧的組詞,可以結合其他詞語來形成不同的新詞,例如:伯牧犀、伯牧羊、山伯牧守等。 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類似的詞語,例如:牛頭怪獸、神獸、龐然大物等。 反義詞方面,與伯牧相對立的詞可以考慮以普通的牛或其他尋常動物來表達,例如:普通的牛、普通動物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詢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